殺雞取卵

[ 民間故事 ]

  殺雞取卵[shā jī qǔ luǎn],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故事一:

  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隻雞特別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隻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

  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隻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隻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

  殺雞的時候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故事二:

  從前有個老太婆養了一隻老母雞,這隻雞不僅長得高大肥壯,叫起來好聽,還有一個特別的珍奇之處,就是每天下一隻金蛋。

  老太婆每天得到一個金蛋後,就什麼事也不用幹了,日子過得很不錯。

  可是她是個很貪心的人,想盡快得到更多的金蛋,因此常常守候在雞身邊。這隻雞一天只能下一個金蛋,老太婆心想,既然它能下金蛋,說明肚子裡的金蛋還很多。

  她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就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剖開雞肚子一看,裡面一個金蛋也沒有。她十分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

  這個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故事三:

  阿三家養了一隻很健壯的母雞。它到處捉蟲子吃,把自己喂得飽飽的。每天中午,這隻母雞都會準時下一個大個兒的蛋。

  阿三家母雞下的蛋又大又好,遠近聞名許多人都爭著來買他家的雞蛋。他就用這些雞蛋來換大米,夠他全家吃,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說這雞要是一天能下兩個蛋多好啊,我們家的大米就會多出一倍呢。”

  “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個蛋,不,四個,五個……能下十個蛋才好呢。”阿三說。

  他的妻子說:“這母雞每天都能下一個蛋,肚子裡一定存了不少蛋吧。”

  阿三點點頭:“那當然!”

  妻子又說:“它一天只下一個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們一下子把雞蛋全拿出來,就發,大財了。”

  阿三想了想說:“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你聰明,我現在就把雞蛋全取出來。哈哈,咱們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說著就捉來母雞,很快把母雞的肚子開啟了。

  咦?母雞肚子裡都是一些沒長成的小雞蛋黃,有的還沒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後悔也來不及了。再也,沒有母雞下蛋換米了,他們倆對著母雞大哭起來。

  沒過幾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見了底,他們只能回憶以前的美好日子了。

  故事裡的阿三和他的妻子都鼠目寸光,將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可是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可以吃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要從長遠的利益做打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