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仙輓聯追悼蔡鍔的故事

[ 民間故事 ]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蔡鍔將軍於同年10月30日,與革命黨人李根源在昆明舉兵響應武昌首義,被推為起義軍總指揮。31日佔領昆明全城。11月1日宣佈正式成立“大漢雲南軍政府都督府”,蔡鍔任大都督,對省政進行一系列興革。“二次革命”時,他暗中支援革命,事敗被袁世凱調到北京委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虛職,暗中派人監視,名為遷升賞勳,實為變相軟禁。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使追求“強國夢”的蔡鍔大為震驚,從而轉為反袁。

  袁世凱竊國後,召集南方各省的軍政要人齊聚京師,這裡面有擔任雲南都督的蔡鍔將軍。蔡鍔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是個實力派人物。

  當他洞悉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陰謀後,在表面上裝作擁護袁世凱,成天沉緬煙花,以給敵人造成錯覺,消除袁世凱的猜疑與防備,暗地裡卻思考著脫身之法,打算率領舊部討伐袁世凱。

  就在這時,蔡鍔結識了京都名妓小鳳仙。經過一段時間的來往,小鳳仙看出蔡鍔絕非尋花問柳的輕薄男子,他心存國家,是個英雄。因此小鳳仙對他更加敬慕了。

  蔡鍔也覺察到,小鳳仙也不是尋常的送舊迎新、倚門賣笑的妓女。

  於是,兩人建立了劍膽琴心的知音深情。蔡鍔曾給小鳳仙寫了一副對聯:

  不信美人終薄命;

  從來俠女出風塵。

  後來,蔡鍔在小鳳仙的掩護下,終於擺脫了袁世凱爪牙的監視,得以脫身出京,幾經輾轉後,回到雲南,組織了討袁護國軍,後來興師北上,為扞衛共和國體起了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戰爭奔波,鞍馬勞頓,導致喉疾加劇,赴日就醫時未愈而亡。

  小鳳仙感於蔡鍔將軍在風塵中相遇引為“知音”,雖萍水相逢,但情真意切。得知噩耗後,悲不自勝,為此,遂撰寫了悼蔡鍔的輓聯兩副。在公祭那天,乃身著喪服,素車白馬,手捧輓聯前往靈堂祭奠。

  長聯是: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因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短聯是:

  “不幸周郎竟短命;

  食難下嚥。蔡郎!蔡郎!您莫認作離筵,是我倆人大紀念。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述輓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道。1917年春,蔡鍔將軍的靈柩歸葬於長沙嶽麓山。小鳳仙悼蔡鍔的長聯曾與中華民國廣州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北京大學校長、國學大師章太炎所撰的輓聯同刻石勒碑,矗立於長沙嶽麓山公園蔡鍔將軍墓側。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殺雞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