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

[ 民間故事 ]

  敝帚自珍[bì zhǒu zì zhēn] ,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開明君主。他待人敦厚,誠懇尚信,在軍事上有謀略,禁止虜掠,爭取民心。“敝帚自珍”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陽所下的一道詔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風格。

  公元25年,劉秀經過多年征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在這個時候,各地還有許多豪強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其中,一個叫公孫述的,就依仗著四川險要地勢,在這裡自立為帝,國號“成家”。

  隨著全國的逐漸統一,光武帝數次遣使前去勸公孫述歸順東漢,但公孫述怒而不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東漢朝廷派兵征討,被述所拒。

  次年,劉秀又命大司馬吳漢前去討伐公孫述。吳漢,字子顏,南陽人,是東漢中興名將,武威將軍劉禹為其副將。

  面對東漢的強大攻勢,公孫述調兵遣將進行抵擋,但節節敗退,吳漢連戰連勝,逼近成都。此後,雙方在廣都至成都之間展開殊死搏鬥,互有勝負。公孫述更是拿出國庫中的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鳴鼓挑戰,暗地裡派遣奇兵,繞到漢軍背後進行偷襲。

  這年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出成都城與吳漢大戰。兩軍連戰數日,公孫述兵敗逃走,最後被漢軍追上,刺穿胸部墜落馬下,當夜死去。

  第二天,公孫述手下見大勢已去,棄城投降。漢軍副將劉禹率兵浩浩蕩蕩進入城內,將公孫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殺死,並割下公孫述的頭顱,派人飛馬送往洛陽。與此同時,他還縱兵大掠,四處焚燒。

  這一訊息傳至京城,光武帝劉秀大為震怒,特別下詔譴責劉禹:“這座城池已經投降了,滿城老婦、孩子還有數萬人,一旦縱兵進行放火亂殺,誰聽了都會心酸氣憤。通常之人,即使家裡有一把破掃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卻這樣不愛護子民的生命財產!你怎麼這樣殘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為?”隨即,劉秀下詔撤了劉禹的職務,並對主將吳漢也給以嚴厲批評。

  “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東西。但“敝帚自珍”由“敝帚千金”發展而來,語義較重,而且不用於勸誡和批評方面。這樣看來許多詞語表面上的意義都是差不多的,不過在用法上可有著區別呢!小朋友們使用成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