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兩個好朋友同朝為官,一個姓張,一個姓王,親如手足。
那一年,兩家夫人都懷了孕,兩人非常高興,便決定:若各生男娃,便結為兄弟;各生女娃,便結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就結為夫婦。
十月滿足,張家生男,王家生女,歡歡喜喜的兩家結成了親家。
數年之後,張氏得罪了朝中權貴,貶官福州,兩家從此音信不通。心情鬱悶加上水土不服,張某不久便一命嗚呼。孤兒寡母從此便流落福州,生活窘迫。
幸喜小公子聰明伶俐,讀書上進,16歲那年即中秀才。母親便吩咐說:“聽說你丈人已致仕回到浙江老家,你可去丈人處讀書,他日求得功名便在彼處早日完婚。”
王員外見著女婿回來,起先也很高興,但聽說女婿家道中落,便有悔婚之意。
怎奈女兒死活不肯退婚,只得暫留張生在家讀書,待會試之後再作決定。
數月之後,王員外拿出盤纏打發張生進京趕考,小姐也將首飾交給張生以備急用。
張生一路連捷,殿試名列三甲。但他回來時卻扮著乞丐的模樣打算騙騙丈人一家,說是考場失利,一路乞討回的家。
丈人很不高興,認為他蠢笨如牛,出聯譏諷道:
鞭打黃牛背;
張生介面對道:
棍戳黑狗牙。
王員外聽完怒氣更盛,小姐見狀忙出來圓場道:“還是我出一聯讓相公對對吧。”說畢吟道:
金鑾殿上,站兩廂文文武武;
不想,張生又張口應道:
十字街頭,喊一聲爺爺奶奶。
張生這一口的叫化腔,讓小姐心中倍感酸苦,只得說道:“相公就是真的當了乞丐,我也跟著你要飯。”說完便哭了起來。
張生心中不忍,開啟包袱拿出了官服,說道:“小姐不要悲傷,我已考中進士。”
小姐破涕為笑,王員外一家個個喜氣洋洋,歡歡喜喜地為他們辦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