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亂墜

[ 民間故事 ]

天花亂墜,漢族傳說故事,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上天,天花紛紛落下。之後用來形容人說話巧妙動聽,但虛妄、空洞不著邊際。

  南朝時期佛教盛行,梁武帝非常信仰佛教,他在全國各地到處建設寺廟,燒香拜佛,請印度僧人波羅末到中國來宣講佛法,有幾次他還親自到寺廟中捨身同泰寺。

  雲光法師是梁武帝的好朋友,聽雲光法師講誦佛經是梁武帝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雲光法師講誦《涅槃經》時,雲光法師講得繪聲繪色,從早上一直聽到晚上,梁武帝也聽得非常認真。

  雲光法師講得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梁武帝看著飛舞的鮮花,感嘆地說:想不到佛法竟然如此奇妙!

  梁武帝從此更加的沉迷於佛教。他在宮中不飲酒,每天只吃一頓粗茶淡飯,嚴格遵守佛教徒的清規戒律,甚至在皇宮祭拜祖宗或天地時,也只准上供蔬菜和水果,絕不上供魚肉佳餚。

  後來,他又幾次入寺做和尚,專心埋頭研究佛法,不理朝中政事,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當朝的皇帝,最後導致朝廷政績大大下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因為沉迷其他而耽誤了正真應該做的事。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夜裡在洛陽南宮休息時,夢見一個高大的金人,自西方而來。第二天,他就召集大臣,告訴他們自己頭天晚上做的夢。隨後漢明帝派出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68年,東漢使者同印度兩位高僧一同來到洛陽,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城西建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所官辦寺院 ——白馬寺。

  在白馬寺大佛殿內,供奉著七尊造像,分別為釋迦牟尼、摩訶迦葉、阿難、文殊、普賢和兩尊供養天人。這兩尊供養天人,也稱“散花天女”,體態嬌娜,手端鮮花,侍奉大佛。

  到兩晉南北朝時,佛教開始在中原盛行。

  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帶頭求神拜佛,在全國大建寺廟。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梁武帝多次捨身出家,朝政漸荒。

  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當了3天住持和尚。出家後,他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因為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這一年,梁武帝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在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講解《涅槃經》。10天后,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

  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朝廷出資一億錢將其贖回。

  梁武帝出家之餘,還聘請古印度僧人波羅末來中國講經。波羅末翻譯了不少印度佛經,並培養了許多中國弟子。有了經書,講經的風氣更加興盛。

  為了宣傳佛教,佛教徒編了許許多多講經的傳說。其中一則就是:一個叫雲光的法師,講經非常到位,感動了上天,供養天人在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由此而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