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經常與好友佛印和尚詩文往來。
一天傍晚,他們二人在長江上泛舟,對坐飲酒促膝長談。當時正是深秋時節,兩岸景色如畫,美不勝收。
喝到半醉時,蘇東坡偶然間向河岸望去,只見一條大黃狗正在啃一塊骨頭。他便藉著酒興,隨口吟出一聯,請佛印對。上聯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知道東坡這是在取笑他,於是略加思索,隨即將自己手中題有東坡詩句的扇子扔入水中,同時應聲道:
水流東坡詩(屍)。
吟罷,兩人相視大笑。
不久後,蘇東坡到寺中去拜訪佛印和尚。
進門後,他就聞到了一股魚腥味和酒味。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十分喜歡吃魚飲酒,並且每次都會給他留一份。
但這次佛印和尚卻沒有一點邀請他的樣子。東坡明白這是佛印在故意逗他,便在屋子裡仔細觀察,想找出魚來下酒。可是,屋子裡除了一隻大罄以外,再沒有可藏東西的地方。
東坡斷定那魚就在罄裡邊,但卻沒有明說,他衝著佛印笑道:“今天要你對一聯,如果對得上,我就吃魚;對不上,我就不吃。”說完,吟出上聯:
向陽門第春常在;
這是一副大戶人家常用的對聯,盡人皆知,佛印不明白東坡的用意,便脫口對道:
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聽完,哈哈大笑道:“既然罄(慶)裡有魚(餘),為何不拿給我吃?”
佛印這才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
以上兩聯,都巧用諧音,平添了許多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