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約會諸侯共同訂立盟約.盟約上要緊的有三條:第一條是尊重周釐(xī)王;第二條是抵禦外族向中原進攻;第三條是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十多個中原諸侯國參加大會,訂立了盟約.強者為王,大夥兒都尊齊桓公為霸主.可是南方有個大國叫楚國(在今湖北一帶),不但不參加中原的聯盟,還把鄭國拉過去也不叫鄭國參加.
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著怎麼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到齊國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燕國打了幾個敗仗,眼瞧著老百姓都要給山戎殺了,央求霸主發兵去救.
管仲對齊桓公說:“主公要征伐楚國,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夠專心對付南方.”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率領大隊人馬到了燕國.山戎早已逃走了.
管仲說:“山戎沒打就走,等到咱們一走,他們準又進來搶劫.要安定北方,非打敗山戎不可.”
齊桓公就決定再向前進軍,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帶路.
燕國的國君燕莊公對齊桓公說:“不妨請無終國(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幫我們帶路.”
齊桓公立刻派使者去,無終國答應做嚮導,派了一位大將帶著一隊人馬來支援.齊桓公打敗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擄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歸順了齊國.可是山戎的大王密盧逃到孤竹國(今河北盧龍東南)借兵去了.齊桓公和管仲決定去攻打孤竹國.
大軍到了孤竹國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盧和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他們被齊國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時天色不早了,齊軍就安營下寨.到了頭更天時,士兵們帶著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來見齊桓公.
齊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雙手捧著一顆人頭,耷(dā)拉著腦袋說:“乘我們的大王答裡呵被您打敗親自到沙漠去討救兵時,我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來向您投降.孤竹國沒有指望了,請讓我帶您去追趕答裡呵吧!”齊桓公和管仲把那顆人頭仔細瞧了一陣子,又叫將士們認了認,真是山戎大王密盧的腦袋,就把黃花留下了.
第二天,黃花把齊桓公和燕莊公領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們更加相信了黃花.齊桓公叫燕莊公帶著燕國人馬守住孤竹國的都城,自己率領全部人馬由黃花帶路去追答裡呵.黃花在前頭帶路,到了掌燈時分,來到了當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只見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沒邊沒沿,分不出東南西北來,大夥兒全迷了路.齊桓公和管仲急得團團轉,趕緊去問黃花,哪兒還有他的影兒!
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詭計.原來,黃花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
管仲說:“恐怕這兒叫旱海,不可再走了.”
齊桓公下令收軍.天越來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風一個勁兒地颳著,大夥兒凍得直打哆嗦,都在這沒邊沒沿、黑咕隆咚的迷谷裡凍了一夜.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還是黃澄澄的一片平沙,罩著灰撲撲的一層霧氣,道路在哪兒呢?這塊鬼地方連一滴水都沒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夥兒正在不知道怎麼辦時,管仲想出了個主意,他向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咱們挑幾匹當地的老馬在頭裡走,也許能走出這塊地方.”
齊桓公點頭說好.他們就挑了幾匹老馬領路.果然,老馬識途,領著他們走出了迷谷.
“老馬識途”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齊桓公的大隊人馬出了迷谷,遠遠瞧見一批老百姓好像搬家似的.就派老兵扮做百姓去打探,才知道他們是孤竹國的百姓.當初所瞧見的孤竹國國都是座空城,原來是黃花和答裡呵使的詭計,讓老百姓先搬出城去,然後他們去攻打燕莊公守城的人馬.
管仲於是把一部分士兵扮做孤竹國的百姓混進城去.到了半夜,混進城裡計程車兵放了一把火,從城裡殺出來,城外的大軍從外邊打進去,把黃花和答裡呵全給殺了,孤竹國也就這麼完了.
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已經趕跑了,這一帶五百多里的土地都給燕國.你守著,別再放棄.燕國是北邊的屏障,管理這個地方是你的本分.”
燕國靠了齊桓公,一下子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變成了一個大國.
成語寓意:不瞭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做事要動腦,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瞭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