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

[ 民間故事 ]

齊桓公自從打退山戎,救了燕國,幫助魯國平定了內亂以後,衛國又派使臣來拜見齊桓公,說北狄(北方遊牧部族的總稱)侵犯衛國,殺了國君衛懿(yì)公.

  齊桓公派公子無虧為大將,帶領人馬到了衛國,立了新君衛文公.無虧留下三千齊兵,駐紮在衛國,防備北狄.他自己回國向父親齊桓公稟(bǐng)報.

  齊桓公說:“咱們是得好好地幫助衛國.”管仲說:“咱們不如替衛國砌城牆,便於他們防衛.”

  齊桓公很贊成這個主意,約了別的幾個國家,替衛國砌城牆,蓋房子.這使得齊桓公的名聲更大.接著他又派人朝拜周釐王,請周釐王派自己到宋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宣佈新君的君位,並以周天子委派的名義召集別國諸侯會盟.列國諸侯不管願意不願意,凡是承認他是霸主的都向他進貢,聽他的指揮.

  在這以前,齊桓公就請周天子命他約會宋國、魯國、陳國、衛國、鄭國、曹國、許國,各國派大將領兵由齊桓公統領去攻打楚國.楚成王說:“楚國和齊國相隔挺遠,風馬牛不相及,你為什麼攻打我呢?”

  齊桓公說:“我受王命而來,你不向周天子進貢濾酒用的茅草.”直到楚成王認錯講和,齊桓公才叫各國退兵.當時,齊、楚、晉、秦、吳、越是一等大國.承認齊桓公為霸主的宋、魯、鄭、衛都是二等大國,陳、曹是三等大國,只有許國是個小國,可見齊桓公的實力很強.齊桓公在位三十二年間,經歷了四代周王,稱霸後九次召集諸侯會盟.

  後來,齊桓公老了.西方秦國(今陝西、甘肅的一部分)的國君秦穆(mù)公想乘機擴張勢力,爭做中原的霸主.秦穆公認為要做大事得有大批人才,他想盡辦法滿天下去搜羅.秦穆公與眾不同的是,不重用本國的貴族.他怕本國貴族權大勢大,國君反倒受了他們的牽制.他寧可重用外來的人才.外來人才他們不像本國的豪門大族割據地盤,建立自己的勢力,威脅國君.

  有個人物姓百里,名奚(xī).百里奚是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他的兒子叫孟明視,後來也是個出名的人物.百里奚在三十多歲娶妻生子後,離開虞國到齊國,但找不到出路,靠要飯過日子.後來四十多歲他到了宋國,碰見一個隱士叫蹇(jiǎn)叔,兩人成了知心朋友,都想找一個出路,可是找不到主兒.沒辦法,百里奚打算回到虞國去.蹇叔說:“虞國的大夫宮之奇倒是我的朋友,咱們不妨找找他去.”就這樣,百里奚又回到了虞國.

  蹇叔帶著百里奚去見大夫宮之奇.宮之奇要帶他們去見虞君.蹇叔搖了搖頭說:“虞君愛貪小便宜,不像有作為的人物.”於是,蹇叔就離開了百里奚.臨別時他對百里奚說:“以後您要瞧我,就上鳴鹿村好了.”打這兒起,百里奚跟著宮之奇在虞國做了大夫.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愛貪小便宜.

  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派使者到虞國,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名貴的玉璧,作為禮物買通虞君說:“我們打算攻打虢(guó)國(又叫北虢,都城在今河南陝縣東南),為行軍方便,想跟您借一條道兒從您的國土過去.”

  虞君瞧瞧手裡的玉璧,又瞧瞧千里馬,連連答應:“可以,可以!”

  大夫宮之奇攔住他說:“不行!虢國跟虞國貼得那麼近,好像嘴唇跟牙齒一樣.俗語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我們這兩個小國相幫相助,還不至於給人家滅了.萬一虢國被晉國滅了,虞國也一定保不住.”

  虞君說:“人家晉國送來了千里馬和無價之寶跟咱們交好,咱們連一條道兒都不準人家走?再說晉國比虢國強上十倍,就算失了一個小國,可是交上了一個大國,還不好嗎?”

  百里奚拉住宮之奇退出來說:“跟糊塗人說好話,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兒上.”宮之奇知道虞國一定滅亡,就帶著家人跑了.

  不久,晉獻公派大將率領大軍經過虞國去滅了虢國,回頭順便也滅了虞國,取回了千里馬和玉璧.虞君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虜.晉獻公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寧可做俘虜,不願意做晉國的官.

  後來,百里奚又被楚國抓去.秦穆公把這個當年幫人看牛的百里奚從楚國贖出來當了大夫.

  “唇亡齒寒”的歷史的教訓告誡我們,一般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當天上真的掉下餡餅時,也要看到餡餅背後潛藏的危險。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老馬識途的故事
下一篇: 不愛笑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