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上君子

[ 民間故事 ]

  東漢時期,陳寔是東漢靈帝時太丘縣長,為官清廉,品行端正,他不但對自己的要求和嚴格,而且對子孫管教也很嚴。

  每當別人遇到什麼紛爭或爭吵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並且待人接物都一樣,大家都很喜歡他,並且十分聽他的話!

  有一年,天下大旱,陳寔的家鄉鬧饑荒,許多地方的莊稼都乾死了,老百姓都缺吃少穿,生活十分的困難,迫於生計,有些人就到別的地方去謀生了。

  當時的社會治安也比較混亂,有些人無以為生,變成了小偷,然後小偷就明顯多了起來,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一天晚上,有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熟睡後再進行偷竊,其實,陳寔早就發現他躲在屋樑上面了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裡喝茶。

  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樑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全家人一驚,連忙抬頭向上看,看到一個人在屋樑上。

  屋樑上的這個小偷聽到這番話,嚇得趕快從屋樑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我也是被逼無奈啊!”

  這時,陳寔沒有責罵小偷,反倒很慈祥地對小偷說:“我看你不像壞人,可能是被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銀兩,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

  小偷十分感激陳寔的義舉,痛哭流涕對陳寔說:“謝謝陳大爺!我一定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一個大家都值得稱讚的人。

  樑上君子出自《後漢書·陳寔自傳》,比喻小偷,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的人。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