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法國一位推銷員奉命前往印度,去做公司多次談判卻以失敗告終的一筆軍火生意。
到達目的地後,他首先透過關係,設法與軍界高層負責軍火談判的一位將軍聯絡上。他在電話裡說:“尊敬的將軍閣下,我將到加爾各答去,這次是專程來拜見您的,有l0分鐘就滿足了。”
推銷員按時來到辦公室,只聽見將軍說他很忙,別佔太多的時間。態度十分冷淡,拒人於千里之外。
“將軍閣下!您好,首先請讓我向您致意,衷心地感謝將軍對敝公司的態度如此強硬。”推銷員熱情地招呼道。
將軍頗感意外,甚為不解。
看到對方不知道說什麼好,推銷員連忙解釋說:“因為您使我有機會在我生日的這一天,得以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哦!先生,您出生在印度?”將軍的臉由“陰”轉“晴”,出現了一絲微笑。
“正是這樣。40年代,我父親是法國密歇爾公司派駐貴國的代表,母親也一同來到這個美麗的國度。1943年3月4日我出生在名城加爾各答,並且在那裡度過了我最美好的童年。印度民風淳樸,人民熱情好客,對我們全家關懷備至,至今還令人難以忘懷。”推銷員對往事記憶猶新,他動情地說,“記得在我三歲生日的這一天,收到隔壁一個印度老媽媽贈送的精緻小玩具。那一天,我和印度小朋友一起騎在象背上,玩得十分開心。”
將軍已經完全陶醉在推銷員娓娓動聽的敘舊之中,被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他高興地邀請道:“尊敬的先生,今天是您的生日,而且是在印度度過,這真是一件喜事。我想請您一道共進午餐。以表示熱烈的祝賀。”
對於推銷員來說,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在開往餐廳的汽車上,他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張老照片,展現在將軍的眼前。這是一張合影照片,由於年代久遠而顏色泛黃,但上面的人還依稀可辨。
“將軍閣下,請您看看他是誰?”推銷員指著照片中間的人問。
將軍一眼就認了出來,“呵!是國父聖雄甘地。”
“對!請您再瞧一瞧左邊的這個孩子,就是我。4歲時,父母領著我回國,途中非常榮幸地有機會和一代偉人聖雄甘地乘著同一條船。這張照片就是當時拍攝下來的。它已成為我父親最珍貴的禮物,一直儲存至今。我這一次要去拜謁聖雄甘地的陵墓,以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
將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感情,緊緊地握住推銷員的雙手,感激地說:“太謝謝您了!感謝您對聖雄甘地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感情。”
第二天,推銷員與將軍戀戀不捨地分手。他滿載而歸地回國覆命,公文包裡增加了一份有將軍簽字的關於印度購買公司軍火的意向書。
推銷之前,多多瞭解對方,與對方多一些“共同語言”,商戰中,便會大大減少失敗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