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營銷變革

[ 現代故事 ]

時間是下午4點45分,IBM大中華區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劉秋美剛剛接受完採訪,稍事休息後5點鐘她還要參加一個會議。作為市場部門的負責人,劉秋美主要負責的是針對客戶的需求營銷(Demand Program),要洞察客戶需求,預測商機,並且跨部門合作,把商機傳達給其他部門。她每週都要開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會議,每一個都是變革中的IBM營銷體系其中一環。採訪中,她分享了IBM的營銷變革體會。

  據劉秋美介紹,IBM自2009年開始進行一場營銷變革,主要從角色、技能以及流程和工具三個維度展開。

  首先是營銷人員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分工也更加細緻。營銷人員所要考慮的事情,可能不僅僅是在傳統的營銷工作層面,甚至是對未來幾個季度營銷效果及對業務影響的預測。

  角色的轉變對營銷人員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過去營銷人員只是做市場活動,現在他們需要跨部門合作,把營銷上獲得的客戶資訊傳達給其他部門,實現部門間更緊密的協作、交流和經驗分享,這不僅是營銷部門的變革,甚至影響到企業業務組織和結構的變化。

  在這些基礎上,工具的匯入和流程的最佳化成為關鍵,匯入UNICA實現營銷自動化是IBM營銷變革第一階段最主要的內容。2010年第3季度,IBM中國開始部署UNICA,它能把廣告、Web資料以及市場活動資訊,用技術的方式一步步地連起來。

  以搜尋引擎為例。假如一個客戶希望瞭解雲端計算解決方案,當他輸入關鍵詞時,就會從搜尋引擎上看到IBM解決方案的資訊和連結。點選後,他就會來到IBM相關產品的網頁上,網頁上提供了產品的演示、白皮書以及客戶案例。如果客戶有興趣下載白皮書,系統就會要求他填寫個人資訊進行註冊。

  上述的流程與以前完全一樣,接下來,就是見證UNICA奇蹟的時刻了。客戶一旦填寫完個人資訊,這些資料會自動流到UNICA資料庫中去。UNICA不但記錄了這位客戶對什麼資訊感興趣,還在後臺為他打分,“註冊資訊完整,加2分”、“下載白皮書,加2分”等等。更難得的是,這些分數還能與IBM相關活動的資料進行整合,比如,“參加過2011 IBM論壇,加10分。”

  一週後,這位客戶收到了由UNICA主動推送的雲端計算成功案例。當他開啟郵件,下載了成功案例後,系統中又會記錄“加5分”。10天后,客戶再次收到了由UNICA推送的第2封郵件,是關於雲端計算解決方案更深入的資訊,他再次認真閱讀並下載了相關的資料。“加5分”,UNICA又記錄著。15天后,客戶收到UNICA推送的第3封郵件,這一次是關於雲端計算產品的促銷大禮包。客戶收到郵件後馬上開啟,並點選了下載。“加10分,客戶積分已超過預設積分,轉交呼叫中心。”UNICA一邊記錄,一邊將資料流轉至呼叫中心。20分鐘後,這位客戶接到了IBM呼叫中心的電話,並確認了對雲端計算的採購需求。1天后,IBM銷售做登門拜訪。 UNICA自動記錄這些看似瑣碎的客戶細節,卻對整個市場部帶來巨大的、顛覆性改變。

  “我們由原來面對模模糊糊的一群人,到現在可以知道到底是哪些客戶流露出對我們產品的興趣,可以對他們展開精準營銷。”劉秋美這樣總結UNICA帶來的改變。

  透過第一階段匯入UNICA,IBM獲得了顯著的成果。最明顯的改善是市場活動對客戶的響應時間從幾周縮短到幾天,而且大大減少了對客戶不必要的“騷擾”,雖然對客戶的接觸減少了 49%,客戶的反饋卻增長了87%。從客戶互動到銷售商機的轉換率比預設指標提高了一倍,透過網路創造的銷售線索提高了50–110%,簡而言之,自動化使IBM的營銷更精準、效率更高。同時,管理層還可以實時地看到市場營銷的結果。

  採訪中,劉秋美感慨,在改革過程中最大的壓力來自於人員培養。新變化要求IBM的營銷人員不僅要懂市場營銷,還要懂技術,要有更強的資料分析和洞察力,而作為先行者的IBM只能自己培養所需人才。劉秋美分享了一個細節,在做UNICA匯入時,匯入最快的是軟體營銷部門,因為做軟體營銷需要懂技術,所以這些人對新工具的接受度比較高。因此,有技術背景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會成長的更快。

  雖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屬於IBM的變革才剛剛開始。“現在我們與客戶的接觸還是過於頻繁,與客戶需求的契合度還要提高。我們的資料庫很大,但資料利用率不理想。”劉秋美介紹,IBM不能做大資料中的迷失者,下一階段的變革將著重於對目前資料庫內海量資料的挖掘和分析,以資料為依據來更準確的預測商機、制訂營銷計劃,實現對每一個客戶更加精準的個性化營銷。

  下一階段的工作將更加艱鉅。“我們有個比喻,假如前一階段UNICA的匯入是一個10-15度的坡度變化,那麼下一階段就是一個45度的陡坡。然而一旦完成,效果將是非常顯著的。”劉秋美滿懷信心。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