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霖認為,“虛懷”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而只有虛懷的人,才有進步,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貪玩、馬虎的香港少年,曾經只把當打字員、司機作為夢想的青年,後來居然縱橫商場三十餘年,在香港兩家大英資機構中當上高層管理者,更被當時的港督衛奕信委任為中央政策組成員,成為香港人非常熟悉的“打工皇帝”。他就是現任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會主席張永霖先生。據悉,張永霖的“打工秘籍”近期將在內地推出,這又引起了業界許多人的興趣。
最近兩年中,很多香港人都透過香港電臺聽過一個名叫“張永霖的故事”的節目,這是由張永霖先生親自主講的一個周播熱線節目。在節目中,他透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切身的感受,講述了他如何從底層慢慢努力,出人頭地,由一個打工仔成長為英資企業老闆的經歷,給許多職場中的新人提供了很多嶄新的經驗和啟發。而2007年他在香港書展上推出了描寫自己成長經歷的《成功路》一書,更是成為香港熱賣的暢銷書,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那麼,這位超級“打工皇帝”都有什麼秘籍告訴人們呢?
“八字真經”
張永霖自稱天分一般,資質平常,少年時不愛讀書,特別喜歡玩,沒有野心,也不胸懷大志,完全是胡適筆下的那個“差不多先生”。當年他能考上中學和大學,運氣佔了很大原因。當他大學畢業準備開始工作時,他對自己說:“張永霖,你從小到大,靠的幾乎全是運氣,好了,你玩夠了,也幸運夠了,你要離開學校加人社會了,你應該發奮了。”
1971年7月,他走進大型英資公司國泰航空公司擔任行政見習生。在這個內部等級森嚴、華人較受輕視的公司中,經過23年奮鬥,張永霖終於從無到有,循序晉升,脫穎而出,進入核心管理層,擔任了副董事總經理。這次,他憑藉的就不是運氣,而是他總結的“八字真經”。
張永霖相信,態度決定命運,而決定命運的最佳態度就是如下八個字:持久、專注、果敢、虛懷。在“持久”上,他拿同輩友人、德昌電機主席汪穗中為例說:“30年來,他專注於微型馬達一盤生意,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把一間中型工廠,打造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微型馬達製造商。”由此張永霖總結說,永續性的工作是造就人生成功的第一要素。
而對於“專注”,張永霖認為:“能力強的人,尤其不專注,因為他天資高,吸收快,興趣廣泛,注意力如天女散花,撒得漫山遍野,只圖一時好看,但只要大風一吹,就無影無蹤了。”也許是因為他自覺天分平常,因此反而更加專注,終於成就了精彩人生。
至於“果敢”,張永霖見識更為獨到,他說:“果敢的人,不多,果敢的打工仔,更少。大部分高階行政人員,都缺乏膽識。有的因為怕壓力,有的因為怕挫折,也有的因為天性如此。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有膽識,而膽識卻是人生成功的要素之一。”因此,他指出,即使打工,有時也要有膽識才能脫穎而出。
說到“虛懷”,張永霖認為這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他說:“有能力的人,虛懷就很難了,能力愈強的人,就愈執著,愈不虛懷。”而他認為,虛懷的人,才有進步,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適應文化企業
作為普通的打工仔要想獲得成功,有沒有竅門呢?張永霖回答說有,就是三個字:不計較。他說:“做人,不能太計較。太計較的人,沒有朋友。做事,也不能太計較。太計較的人,不會成功。”
這三個字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當初與張永霖同時進入國泰航空公司的人中,還有兩位牛津畢業的英國人、兩位名牌大學畢業的中國人。在這家公司中,英國人自然是一等公民,工資、福利都比中國人高,也更受公司重視和重用,培訓機會更多更好,升職也更早。
面對這些明顯不平等、不合理的種族、等級文化,張永霖內心雖然並不喜歡,但卻不得不接受這種現實。他說:“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你可以不喜歡那一套,但只要你還想做下去,就只能接受它,適應它,而不是讓他適應你。尤其你權力未及時,你不要輕易揚言去改變它,因為只會給你帶來不必要的困擾,甚至令你出局。動不動就斤斤計較,這份工作你一定做不好也做不長的。”
張永霖很有自知之明,覺得以自己的性格,比較適合一份穩定、長遠、變動不大的工作。他覺得早升兩年或晚升兩年職,並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將心比心地想,自己要是老闆,也很難喜歡一個整天跟你計較,要求升職、加薪的員工。他坦言:“做老闆必然會斤斤計較,做僱員則不能有此態度,老闆對你斤斤計較,你也對老闆斤斤計較,結果兩敗俱傷,最終吃虧的還是你。”
抱著這樣的認識和心態,張永霖從1975年初到1983年9月,在同一個部門任同一個副職,幹同一個工作,幹了近9年後,被公司調往臺北,跳過經理這個級別,直接升任臺灣分公司總經理。
後來,張永霖讀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始得西山宴遊記》中開篇時,看到“恆惴慄”三個字,不由為之一動,感覺字字玄機,精彩之至。他說,這三個字是打工者的秘訣,它時刻提醒你,你並不安全,你要高度警覺,絕不要與老闆斤斤計較,要明白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個簡單的道理。
向老闆學習
“打工的人,要學一學老闆如何做生意,不一定將來自己也做老闆,只是為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張永霖這樣說。
張永霖縱橫商場30多年,與各種各樣的老闆打過交道,外國的、香港的、內地的,商界的、政界的,近到李澤楷,遠到比爾·蓋茨、巴菲特,有深交的,也有泛泛之交,但他都很留心從這些人身上學習,當然,他認為最直接、影響最深的也許就是自己身邊的老闆。比如,他從一位老闆那裡學習如何瞭解一個人的能力,那就是按照這個人是否具有分析、判斷、執行三種能力去了解;他又從另一個老闆那裡學習如何把生意做得出色,這個老闆教給他的“四字真經”就是“平買貴賣”。
他認為,老闆身上有許多品質,是一般打工者所不具備的,比如,做老闆總是要冒很大的風險,很少一帆風順,失敗了要能再爬起來,要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他說:“有時,他們甚至不是單純追求利潤,而是自我挑戰,為此他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種激情。這種工作激情正是打工一族所缺乏的。”
張永霖說,向老闆學習,並非一定是為了自己將來做老闆,即使不做老闆,“從老闆那裡學到的品質、精神和見識,你也可以充實自己,改變自己,令自己在職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他告誡打工者說: “你最大的安全網,不是好老闆,也不是好機構,而是你自己的一身好本事,和一種能屈能伸的心理素質。”
面對辦公室政治
“辦公室政治”幾乎是所有大企業和大機構中都會存在的現象,作為一個打工仔,如何面對這種鉤心鬥角、暗自使絆的爭鬥呢?張永霖的方法就是“順來順受,逆來順受,埋頭苦幹,從來不與別人發生正面衝突”。
張永霖坦言:“循規蹈矩,一步一步往上爬,這是我的性格。”他自認並不精通處理人際關係,但從來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但也不會做討好別人的事。他與國泰航空這家英資公司最高職位的華人蔡仁志先生交往20多年,當他的下屬,卻從來沒有去他家拜過年,也沒有請他吃過飯送過禮,張永霖笑著說:“這說出來都讓人不相信。因為蔡先生不在乎這種傳統中國人的客套文化,也不喜歡拉拉扯扯的派系作風。”
不過,面對辦公室政治,張永霖認為多注意溝通與尊重非常重要。當年他在東京分公司擔任今井哲郎先生助理,親眼見到這位很有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上司,因為自負和不屑於與集團分公司主席溝通,愛理不理,以致最後遭到那位英國人的追究,受到處分、降職,從此沒有機會東山再起。
張永霖以今井哲郎的遭遇為戒,後來他擔任香港電訊行政總裁時,簽約伊始,他就要求專程飛赴英國與大東電報局主席楊格勳爵見一次面。本來再有半個月,楊格便會到香港來親自宣佈他的任命,但張永霖堅持要去拜訪以表敬意。最後,楊格答應了他的要求,與專程到倫敦的張永霖吃了一頓晚飯。他們交談甚歡,相互印象頗佳。就在張永霖回港不久,本來英國人特意安排在他之上的那位英國上司不幸猝然去世,楊格勳爵得知後說,本來應該再任命一個新的英國人去出任那個職位,但現在沒有必要了,相信張永霖可以勝任自己的工作。由此,張永霖成為香港電訊名副其實的公司最高管理者,由原來的第二把手坐上公司第一把交椅。
張永霖說:“沒想到一個尊重前輩的決定,卻讓我以後在香港電訊的工作徹底改變。年輕人往往忽略了尊敬、謙卑的禮儀,我卻認為十分重要。”
張永霖的“打工秘籍”2008年將在內地推出,從他的經歷和經驗中,相信內地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會獲得不少啟迪和鼓勵。張永霖說:“我只希望讀者從我的許多平凡故事裡得到一些啟示,有助於‘你的成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