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姑娘牽手江蘇無臂好小夥

[ 現代故事 ]

2002年1月8日,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永平閘村24組一家新落成的小樓內喜氣洋洋、笑語不斷,這裡正舉行著一場簡樸的婚禮。新郎叫石曉華,25歲,農民,系一名沒有雙臂的殘疾人。新娘叫梅子,22歲,西安市人,長得既漂亮又端莊。“曉華人品好,毅力超人,精神可貴,我嫁給他無怨無悔!”新娘操著濃重的西安口音表白著。

  石曉華6歲時遭電擊痛失雙臂。逆境中,他以頑強的毅力學會了以嘴代手、以腳代手的“絕招”,讀完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進入社會後,他又學起口書、腳打電腦、腳趾石刻、舞臺表演等“絕技”,其書法作品、戲劇小品在全國頻頻獲獎。

  石曉華自強不息的精神透過傳媒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同時也深深打動了遠在數千裡之外梅子姑娘的芳心。梅子,高中文化,一家5口,住西安市郊區,在姐弟三人中,她排行老大。梅子心地善良,已在西安經濟廣播電臺護理一位下身癱瘓的女主持近3年。

  2000年3月下旬,石曉華隨同北京“樂華殘疾人藝術團”赴西安參加“西部大開發”專場文藝演出。3月31日,梅子陪同女主持人慕名採訪了石曉華。短短兩個小時的採訪,梅子被曉華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動。回到電臺後,她徹夜難眠,這麼好的一個漢子,他從事的事業多麼需要一個女人來支援幫助啊!次日上午,她又趕到曉華住所,兩人傾心長談,產生了愛慕之情。

  此後,在多次交往中,石曉華提醒梅子:“我們雖有共同語言、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但我是個殘疾人,不能連累你,我們就當一般朋友相處吧!”

  “不,你是個殘疾人,但不是個殘廢;你沒有雙臂,但人是完美的,品質是高尚的,我願意嫁給你!”梅子急得流下了眼淚。

  梅子愛上了無臂人,此訊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她父母耳裡,其父母起初竭力反對和阻止。梅子據理力爭:“殘疾人也是人,他們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援;石曉華雖是殘疾人,但他是一個健全人所不能比的。我要嫁給他!”

  經梅子多次做工作,她的父母也漸漸想開了。母親說:“這麼好的一個娃,沒有雙臂太可憐了,他確實需要個知心人支撐著。”父親說:“爸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尊重你的感情,尊重你的選擇,但希望你慎重考慮。”

  石曉華在西安演出20多場,每次演出,梅子總是請假陪伴著,併為他做好後勤工作。小品《求》是以石曉華的事蹟作“絕招”的“李自強”。他那嫻熟的電腦操作技巧、出眾的口書作品引起臺下強烈的共鳴,常常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每次演出,梅子均被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曉華作為“特邀嘉賓”赴上海參加了“第五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的開幕式演出,其——幅口書書法作品也同時參加了“江浙滬書法展”。同年7月,石曉華又一次隨團赴西安演出。他為了不連累梅子,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與她中斷戀愛關係,讓她去愛一個健全的男人。演出一結束,他便不告而別回到江蘇如皋。梅子愛他鐵了心腸,情急之下,她辭去工作,毅然登上了開往江蘇的列車,踏上了千里求婚之路。

  “婚姻大事非同兒戲,我們倆若結合,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你要三思而行!”石曉華又一次提醒梅子。

  “不,我不是一時衝動,我是經過反覆考慮後才決定的。”梅子含淚乞求道:“殘疾並不可怕,我愛的是你的人品,追求的是你的精神!說完,兩人像久別重逢的患難朋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眼淚止不住簌簌流下……

  有緣千里來相會,梅子在曉華家中生活了一個月,兩人情意綿綿,難分難解,感情日趨升溫。此後,她隨同曉華赴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演出半年多。梅子說:“我與曉華走在一起,是一種緣分,一種無形的引力。”2001年上半年,梅子與曉華掏出全部積蓄在偏僻的鄉村蓋起兩層180平方米的小樓,並開始籌辦婚事。

  西安女嫁給鄉村無臂人,這在當地傳為美談。婚禮這天,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200餘人將石家大院圍得水洩不通,人們爭相目睹新娘的風采。梅子的母親、妹妹等一行5人專程從西安趕來;如皋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殘疾人聯合會等領導上門祝賀,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南通市慈善協會發來了賀電;如皋市電視臺“東皋縱橫”攝製組來到婚禮現場採訪。梅子熱心助殘。樂於-奉獻的精神,受到人們嘖嘖稱讚。曉華的父親則樂得合不攏嘴:“好!好!梅子心腸好,我把她當親女兒待!

  夜幕降臨,石家大院張燈結綵,眾鄉親鬧起新房。背新娘、吃蘋果等一個又一個節目一直鬧至深夜。梅子動情的一曲《牽手》催人淚下,令人振奮。梅子展開宣紙,曉華飽蘸濃墨,口書“牽手”,流暢自如,躍進然於紙上,留下永恆的紀念。曉華說:“我沒有手,是梅子使我擁有了一雙無形的精神之手,我們永遠牽著走!”梅子說:“愛情是浪漫的,生活是現實的。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和挫折,但我早已作好了思想準備,風雨同舟,串難與共,牽手走向人生的彼岸!”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千面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