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老闆,
從新聞裡“掘”出大商機
23歲的盧成堆是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普通學生。一天,小盧在翻閱報紙時,看到一則報道,說一個名叫尚建偉的年輕人,能夠將任何破損的盤碗修復得光潔如新。尚建偉在溫州開了一家餐具修復店,經營狀況尚好,但因一直無法將生意做大,現在想把這項技術有償轉讓給創業者。這則新聞令盧成堆激動不已,靈敏的商業嗅覺告訴他,這個冷門行當應該大有可為!
當天,他就透過報社找到了尚建偉的餐具修復店。尚建偉向盧成堆展示了一些他修復好的陶瓷碗盤,盧成堆驚奇地發現,憑肉眼竟無法看出有修補痕跡!尚建偉曾先後前往景德鎮、佛山等地學習製陶和陶瓷修復技術。回來後,他一邊幫酒店修補餐具,一邊自己創業。但由於性格內向,資金短缺,他的生意一直沒有開啟局面,這才想對外轉讓技術。
盧成堆立即做起了市場調查。他發現,很多高檔餐廳和星級酒店的餐具破損率很高,而他們又對餐具的要求很嚴格,稍有裂痕或缺口的盤碗就堅決不再使用,溫州每年扔掉的破損碗碟和咖啡杯多達150萬個以上。重新採購這些高檔餐具,起碼需要兩三千萬元,而修復成本每件才5元錢,僅相當於更換新餐具的1/10。盧成堆粗略一算,僅溫州當地的市場份額每年就超過700萬元!餐具修復無疑是一個變廢為寶的新穎創業專案,他決定涉足這一行。
瞄準星級酒店,
獨創“補碗公司”
一番探討後,尚建偉同意由自己提供技術,盧成堆負責市場拓展與執行,兩人共同創業。
在申請到5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後,盧成堆成立了溫州乃至全國首家“補碗公司”——瓷爵士餐具修復有限公司。與此同時,他還申請了餐具修復發明專利,並將尚建偉手工打磨瓷器的技術改良為電動機器打磨,以提高工作效率。
盧成堆開始到一些酒店、餐廳招攬業務。不料,一聽說這個穿著時尚的小夥子竟然是“修碗的”,人家往往當場就被逗樂了。小盧有備而來,當場從手提包中拿出幾件高檔的瓷碗瓷盤,解釋說:“這就是我們修復過的餐具,您能看出哪裡有修補痕跡嗎?事實上我們掌握的是新型專利技術,比那種走街串巷的補碗匠的手藝要高超得多。”
由於是新生事物,一些酒店和餐廳老闆根本不相信有這種“能將破損餐具修復如新”的技術存在。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盧成堆很快想出了一個“免費+賠償”的推廣策略:在簽訂合作協議之前,他可以免費為客戶修復餐具100件。酒店使用後,若發現修復效果不理想,小盧願為客戶重新購買等量等質的新餐具作為“賠償”。此招一出,很快就引起了不少中高檔酒店和餐館的興趣。
但與此同時,有個老闆也提出了一個疑問:“餐具修補後會不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危害到客人的健康啊?”盧成堆心裡不由“咯噔”一下:是啊!安全問題大於天,可自己竟沒有考慮到這一層。他當即表示:“您要是不放心,我可以把修復過的餐具拿到質量監督部門檢測。”
送檢兩週後,小盧等來了好訊息:經他們公司修復後的餐具光潔、無毒,修復原材料也是環保和安全的。當看到盧成堆拿來的檢測報告後,那位老闆大喜:“我們每個店一年有10多萬元的碗碟進量,四家店就是40多萬,如果真能將殘舊的餐具修復如新,一年只需花6萬多元就夠了!”當天,他讓盧成堆用車拉走了店裡所有的破損餐具,並說如果修復效果令他滿意,今後會和小盧的公司長期合作下去。
見小盧拉來了堆積如山的破損餐具,尚建偉興奮不已,當即帶領員工們投入到了“餐具美容”工作中。整個修復過程,分塗膏、打磨、噴釉、烘烤四個部分。最後就可讓原本“老弱病殘”的瓷碗和盤子舊貌換新顏,變得光鮮奪目!
經過兩個星期加班加點的工作,盧成堆在約定期限的前三天,就向那位老闆交了工。當看到眼前煥然一新的成箱餐具時,餐廳老闆不由愣住了,他半信半疑地問:“這是從我店裡拉走的那些破餐具嗎?”“千真萬確,這就是我們為您修復好的餐具。”小盧自豪地說。當日,對方不僅樂呵呵地付給盧成堆4萬多元修復費,還與他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開店近百家,
智慧經營既環保又賺錢
大學畢業時,盧成堆已經與溫州8家酒店和餐館建立了合作關係,但小夥子並不滿足現狀,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讓當地所有的星級酒店和賓館,都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
然而,在向這些“重量級”客戶推銷業務時,他卻連連碰壁。擁有酒店工作經驗的尚建偉一語道破玄機:“酒店採購部門採買餐具時,是可以拿到回扣的,而餐具修復公司的出現正好斷了人家的財路。”盧成堆聽了恍然大悟。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盧成堆決定向採購人陳述利害關係,畢竟如果餐具破損率過高,酒店經營者也會扣除採購部門的獎金和工資。這樣一來,讓星級酒店的破損餐具到盧成堆的公司做“美容”,就成了酒店經營者、採購部門、盧成堆本人三方皆大歡喜的事!
盧成堆的公司漸漸在溫州有了良好的口碑和名氣,許多酒店開始主動找上門來與他談合作。很快,盧成堆已經和溫州市28家酒店、賓館和餐廳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他的公司每天可修復1200多件餐具。見餐具修復這個冷門行當生意奇好,盧成堆的競爭對手很快就出現了,他手下的兩名技術骨幹突然被人高薪挖走。
盧成堆痛定思痛,立即對公司的管理方式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防止核心技術被人“偷”走。當然,僅靠防範還不行,盧成堆又設計了一套員工獎勵制度,按照每位優秀工人的貢獻度,他會給予對方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每到年中和年底可據此拿到兩次分紅。這項舉措令員工們欣喜不已,此後大家的幹勁更足了,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給老闆打工,也是在為自己的利益打拼。
生意做穩做大後,盧成堆仍不敢有絲毫鬆懈,他要求大家潛心研究各類瓷器的修復技術。“別人不能接的活我們能接,別人能修復的器具我們修得更好!只有這樣,我們的公司才能成為行業領跑者。”他給大家鼓勁兒說。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公司很快就把修復物件從瓷碗瓷盤,延伸到了石鍋、陶器、古陶瓷乃至大酒店的洗浴用具,僅此一項,每月就能為盧成堆帶來不菲的收入。
考慮到全國每年的餐具修復市場份額高達數億元,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做到“全面佔領”,接下來,盧成堆除了經營自己公司的“餐具美容”生意,還在各地開起了連鎖店。如今,盧成堆的公司已經有4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和培訓加工基地。他個人也透過兩年多的智慧經營,收穫了近600萬元的驚人財富,並且環保掘金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