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出身的成功創業者,而且都是60後出生的,在我國有兩位:一位是重慶的譚木匠,另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紅星美凱龍董事長兼CEO——車建新。從一個懵懂的小木匠,到一個年創收300億元的中國家居流通業第一品牌的CEO,而且榮獲“2010年度十大華人經濟領袖”,這需要超人的大智慧。讀者諸君千萬不要以為車建新擁有碩士、博士或海歸的頭銜,他的智慧不是來自於高校,而是完全來自於創業的實踐和平時的刻苦鑽研。我們探析一下他的創業軌跡,或許就能找到他成功的秘訣。
車建新,1966年7月出生於江蘇常州的農村。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生活過得比較貧困,從小車建新就嚐到了貧窮的滋味。那時候,農村的孩子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刻苦讀書,跳出農門;另一條就是打工學藝來養家餬口。少年的車建新貪玩不喜歡讀書,而且學習成績也不好,所以,他只能是選擇打工學藝這條路。初中尚未畢業,車建新便離開了學校。他覺得讀書沒多大意思,再讀下去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來減輕家裡的負擔。
1983年,從學校出來沒多久,17歲的車建新正式開始了他的打工學藝生涯。起初在一個工地上當伙伕專門給人做飯。幹這種差事工資一般都比較低,而且還算不上什麼手藝。做了一年飯後,車建新便拜師學木工了。車建新知道,要想學好木工手藝既要靠師傅教,還要靠自己刻苦學。為了得到師傅的技藝傳授,車建新非常勤奮,而且對師傅也非常敬重。每到吃飯時,他幫師傅打飯,休息時替師傅洗衣服、鞋子;到了農忙時節,他還要幫助師傅家裡收稻割麥。由於車建新勤奮好學,深受師傅的喜愛,而且其他的師傅們也都喜歡這個手勤腿快、虛心好學、尊敬師傅的小夥子,在傳授技藝時,師傅們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他。肯動腦筋,愛鑽研的車建新在師傅們的精心指導和傳授下,木工手藝進步神速。一般的人學木匠,學個兩三年都難有長進,而車建新只是兩年時間還沒有出師,就能夠自己帶徒弟了。20歲時,他帶的5個徒弟都出師了,他自己的木工技藝已達到了高階水平。
1986年,車建新出師之後,就自己單獨攬活幹了。他接的第一單生意是做一個組合傢俱。老闆只給他一張圖,問能否做得出來。車建新肯定地點頭說沒有問題。實際上,這活他從來沒做過。為了做好這第一單生意,他認真地看圖紙,查詢書本,不明白的問題,他便跑到常州第一木器廠的車間裡去找老師傅虛心請教。當時沒有錢買材料,他硬纏著姨父把人家準備蓋房的600塊錢借來了。在邊做邊學中,車建新終於做出了第一件組合傢俱。店老闆看完傢俱後,非常滿意。這第一筆生意,讓車建新淨賺了200元。此後3年多時間,車建新就專門給客戶做傢俱,來積攢自己的財富。
做了幾年的傢俱,車建新發現一個問題:做傢俱的並不太賺錢,而賣傢俱的利潤反而高得多。這就好比人們常說的,養豬的不如殺豬的,殺豬的不如賣肉的。車建新想,如果自己做傢俱並賣傢俱的話,利潤不是更高嗎?於是,車建新打定主意要自己開個傢俱店。他邊做傢俱邊學習如何開店。他利用做傢俱的空隙時間跑到常州百貨大樓去看人家如何做生意,還跑到當時常州的新時代傢俱店去學習如何賣傢俱。
在經過一番充分的準備之後,1991年1月,車建新投資100萬,找了一個營業面積1000多平方的大賣場,開起了常州紅星傢俱城。店子開始的一段時間都是賣自己做的傢俱,生意還不錯,利潤也很可觀。為了擴大影響,做出名氣,開拓更廣泛的市場,車建新在店子裡代售國內的一些品牌傢俱。此舉果然不錯,店子顧客盈門,生意火爆。車建新趁勢擴大了傢俱生產的規模。在產銷兩旺的時候,車建新逐步開始了增開分店。在車建新感受到傢俱市場潛力巨大時,他不再滿足於在常州開分店了,而是把市場佈局放到了整個江蘇省。短短的5年時間,他在省內就開了20多家分店。隨著分店的增多,銷售額成倍增長。1991年時,傢俱的銷售額還只是600多萬元,到1995年時,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1.5億元。
當車建新的傢俱連鎖超市高速發展後,問題也隨之湧現。由於擴張速度過快,管理跟不上發展的速度,人才培養滯後,流通環節沒有理順,全部由自己在做,佔用資金過大,分店雖多,但都缺乏規模效益。這些問題在市場競爭開始加劇的時候,企業的利潤開始了大幅下滑。到1995年底時,竟然有14家連鎖店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正當車建新在苦苦思索一種新的經營理念時,1996年國家企改委組織一批企業家參加市場經濟短訓班並赴美國考察,他報名參加了。在美國,車建新參觀考察了沃爾瑪、銷品茂等大型商業集團。回來後,車建新頗有感觸,他探尋到了,現代商業模式應該是大賣場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個性化需求。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車建新決定捨棄舊的商業營銷模式,以一種全新的商業思維和新的名稱來代替原來的傢俱城。他在“紅星”的名稱後面加上了“美凱龍”三個字,變成了“紅星美凱龍”,這樣就富有時代特徵和新的氣息。在營銷方式上,他把賣場全部出租給國際國內知名的品牌傢俱公司,讓這些公司做直銷。這樣的話,著名品牌公司可以直接和消費者見面,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售前、售中、售後的服務都可由美凱龍來做。美凱龍只收這些公司的場地出租費。於是,美凱龍要做的事就是買地、建商場、招商、開業。這種如同車間化的商業運作模式在當時是獨創的,而且是沒有競爭對手的。
果然,車建新成功了。在車建新30歲這一年,紅星徹底轉型為全國鋪設家居銷售終端——紅星美凱龍家居賣場。儘管轉型之初備受爭議,而且艱苦守候了兩年多,但是,實踐證明,車建新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特別是他倡導的“1+2000>2001模式”非常成功。這就是他的1家店鋪,加上2000多個家居行業的知名品牌,兩者相結合獲得了品牌倍增效應。讓車建新更幸運的是,他的大規模買地建賣場是趕在中國房地產快速爆發之前。如今,他建商場的那些地全都升值了20多倍,高的達到了30多倍,僅是土地增值一項他就賺了100多個億。業界對車建新的評說,他哪是在做商場,簡直是在做商業地產。紅星美凱龍的大規模發展,正逢商業物業費爆漲之時,所以,手持70%的商場物業很容易到銀行抵押貸款或融資,因此,車建新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全國各地複製紅星美凱龍的模式。
當金融危機突襲過後,許多同行經不住風暴而倒下去時,車建新的紅星美凱龍卻依然笑傲江湖。時下,紅星美凱龍在全國各地有73家賣場,年創收300多億元,是中國家居流通業第一品牌。
有人問車建新:紅星美凱龍成功的秘訣何在?車建新笑答:在實踐中學習,在市場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