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的哥憑啥牛

[ 現代故事 ]

蔣燁在杭州開了十多年計程車,是個挺潮的司機,開車時藍芽耳機不離耳,兩隻手機不離身,一個接電話,一個上網。就連他招攬生意的方式也很獨特——聊微信,織“圍脖”,透過微信和微博做生意。

  蔣燁2011年6月份由夜班轉開白班,當時白班生意不好做,所以蔣燁想到在網路上找客人的點子。開始蔣燁只是在網上釋出一些簡單的約車資訊。沒想到資訊發出後沒多久,就有生意找上門來。

  嚐到甜頭,蔣燁很快就換了一款新手機,身邊很多的哥連網都不會上呢,他卻要嘗試更新潮的辦法——微信。蔣燁的微信叫“杭州預約計程車微信群”,一看就知道是預約計程車的,直接、簡單,效果也出奇地好。

  喜歡在網上預約計程車的大多是年輕人,比如留學生、經常加班的白領、奔波在機場和辦公室的金領,因為需要頻繁用車,他們無一例外都成了蔣燁的回頭客。

  後來蔣燁還學會了用定位查詢附近的網友,因為主動、熱情又誠懇,很快就有一些微信網友主動聯絡他。蔣燁存著上百個透過微信找到他的乘客號碼。

  後來,蔣燁還在客戶的建議下在新浪開通了微博“杭州計程車預約”,因為新奇的名稱、每次約車費用不低於50元的要求和老客戶的友情轉發宣傳,這個微博很快就吸引了眾多粉絲。

  如今蔣燁一個月的收入已經上萬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元的哥”。我們來看看他一天的生意是怎麼做的:

  前一天晚上他接到乘客約車去機場。早上6點35分接上乘客,去蕭山機場花了一個多小時,車費大約160元。從機場回來時接了一趟生意去市區,50多元。也就是說,一些的哥早上8點上班的時候,蔣師傅已經有200多元的營業收入了。

  回到市區,他開始和普通的哥一樣“掃馬路”做生意。大約12點左右,他又接到一個乘客打來的電話,說要從三墩去省公安廳。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車費是54元。送完乘客,他吃了一碗麵。沒過多久,又接到前面那個乘客辦完事要回去的電話。接下來,再繼續“掃馬路”。一直到交班。

  蔣師傅毛估了一下,從早上6點35分開始到下午4點半,他一天的營業額有700多元。除去油費和班費,能賺三四百元。

  生意多了就會碰到麻煩:萬一在同一時段之內接到兩個預約,該怎麼辦?

  問題升級,蔣燁的觀念也在更新。在他的帶動下,身邊很多司機也學會了手機上網,於是蔣燁建了一個微信車隊:10個的哥,8個白班,2個統班,每個司機都有自己的代號。

  “平時大家靠微信聯絡,無論誰有生意忙不過來,都會在微信上喊一下,誰有空或者誰在附近,就會馬上在微信上答覆。”

  車隊是團體合作,互相介紹生意。大家在做生意時都會給乘客派名片,上面有電話、微訊號、微博。知道的人多了,基數增大,生意的雪球自然而然越滾越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處長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