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有幾張沙發的一家小店,做到資產過億的伊利諾依老闆,史曉燕僅用七年時間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大翻轉。
大膽跳槽的女護士
史曉燕曾經是協和醫院的護士,三個可愛孩子的母親。她丈夫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歸之一。這位33歲才開始走出家門的全職太太,僅用了七年時間,就擁有4億身家,是佔地近千畝的金港汽車公園的總策劃、總導演,更是伊利諾依傢俱王國的掌門人。
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樣,她成功的背後也有許許多多的小插曲:5歲去體校,練游泳、排球,一直玩到高中畢業。開始說免試,清華、北大搶著要。後來因為差了25分,只等來了協和醫院護校的錄取通知書。畢業後,史曉燕被分配到又髒又累的骨科病房。打針送藥、端屎端尿,週而復始,工作的艱辛和壓力她倒能應付自如,但是每月70元的薪水、6毛錢的夜班補助卻讓她忍受不了。這絕不是她的人生理想。但目標是什麼,她還不知道。下了夜班,她拼命學外語。
1984年,史曉燕沒和任何人商量,從協和醫院辦理停薪留職,應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做了前臺接待。那時,跳槽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不過,她當年的同事對她跳槽卻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她那時就不甘於寂寞,不適合做護士”。
令人不解的是,她在那個外企雖然沒學會電腦打字,但還是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史曉燕坦言:“到今天我也不會用電腦,我就是願意和人打交道。做什麼我行,我就去做什麼。捨棄我不行的,幹我行的。”
不安分的家庭主婦
葉明欽一度是史曉燕的上司,後來成了她的先生。
史曉燕對自己的老公稱讚有加:“選老公也跟投資一樣,葉先生夠聰明、肯幹、能吃苦、勤奮。”在任何場合,史曉燕都稱呼老公為葉先生,可見對他的尊重。她的先生葉明欽先後從幾家大公司跳槽,做過IBM公司中國首席代表。
可是,老公這份年薪幾十萬美金的職位絲毫沒有給史曉燕帶來安全感。1989年,葉明欽到新加坡工作,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先是做起了導遊,後來就開始自作主張,在新加坡買賣房子。“當時沒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買房子買到了紅燈區,第二次賣了房子賺了8萬新幣,於是一下就找到感覺了,我覺得自己適合做貿易。”
“找到感覺”的史曉燕瞭解了發達國家對家的概念,看了很多有品位、精心設計的家,便迫不及待地要在一個高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事業。她相中了國內方興未艾的傢俱產業。為了做好充分的準備,她每年花7萬美金學費,自費到美國芝加哥學習室內設計。
史曉燕的第一單傢俱生意,是為一個別墅區200多套房子提供所有傢俱。為了這單300萬美元的生意,她放棄了學業,不計成本地直接從美國進口傢俱。這單生意不僅沒有賺錢,反而使她栽了跟頭,“全交了學費了”。
但史曉燕並沒一蹶不振,她挨家挨戶去找每個業主商榷修改事宜。改一次不行,再改,直到客戶滿意為止。那時,史曉燕正懷孕,每天挺著大肚子穿梭於工地,以百倍的誠懇和耐心對待客戶。最後,大家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不忍再為難一個如此誠懇的孕婦。
之後,史曉燕用手中僅餘的一點原始積累,和丈夫一起建起了自己的傢俱廠。廠子起初只是幹些修修改改的活。就是這家佔地50餘畝、僅僅投資150萬元的工廠,最終成為史曉燕起飛的動力和平臺。
打造伊利諾依王國
失敗不但沒有讓史曉燕的膽子變小,反而讓她更大膽。她在素有傢俱頂級品牌薈萃之地美譽的中糧廣場租下了百餘平米的賣場。她認為自己既能進口,又能自己製作加工,應該能撐起這個賣場。
最初幾個月,史曉燕連連創下了每月零售100萬元的銷售額。她為此激動不已。但好景不長,很快她就遭遇了自己的第二次“滑鐵盧”。
其實,這次突來的“滑鐵盧”,僅僅是因為她沒有忍住利潤的誘惑。“我這人爭強好勝,骨子裡不希望別人比我好。在中糧廣場其實我已經賣得很好了,但我還是不能忍受別人比我賣得更好。”她仿造了其他商家的一張床。這張床,人家賣13萬元,她做好後僅賣1. 8萬元。“我賣了100多套,一直賣到今天,給我創造了無數的利潤。”結果,其他17家店聯名把她告到了海關、工商那裡,她遭到查處,不得不從中糧廣場退出。
“我覺得競爭是一種鞭策,我喜歡商場的挑戰。” 她說。
從中糧廣場出來後,她並沒有再進其他的傢俱城。她在光華路花400萬元租下了一座破舊的工廠,改造成1萬平米的賣場,開始打造自己的伊利諾依王國。
如今,她大部分時間在自己的工廠,但堅持每月出國看世界各國最新的傢俱展、採購,在一線瞭解市場動向和潮流。它從臺灣請來了兼有資深傢俱設計師和資深管理人頭銜的李先生。雖然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有專業人士管理,工廠才逐漸走上正軌。
眼光和遠見讓史曉燕永遠站在行業的前沿。
進入2000年以來,看遍世界傢俱市場繁華的史曉燕確立了伊利諾依新的傢俱風格——新古典、後現代。這說土不土、說洋不洋的式樣,不僅許多國人喜歡,就連不少老外也捨近求遠,到她這裡買傢俱。伊利諾依聲名鵲起,逐漸在行業裡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發出了自己的光芒。同時,也開啟了國際市場的大門,並代理世界十大品牌傢俱。
成功取決於心態
史曉燕很瘦,但是看上去很乾練。與眾多的女企業家相比,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的理念和膽量,這也是她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就像她對自己的描述:“我是一個典型的白羊座、O型血女子,熱情、陽光、開朗、執著。”
每一個老闆都不可能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何有效排解壓力,是每位企業家必須面對的挑戰。史曉燕稱,她主動調整心態的能力很強。“我喜歡泡溫泉,經常下午四五點時在公司消失一個鐘頭”。還有,就是跑步,在自己家的跑步機上。正是在跑步機上,她完成了公司的一個個決策。
有一段時間,與眾多優秀的男企業家們聚會後,史曉燕禁不住會產生自卑,“我怎麼沒有那麼多高屋建瓴的思想、那麼多國際領先的管理戰略?我感覺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理論水平相當高”的企業家們紛紛敗走麥城,甚至少數幾個還鋃鐺入獄,史曉燕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女性特有的精細、謹慎和腳踏實地,正是自己的最大強項。”
很多人都說她比實際年齡顯得年輕,史曉燕的經驗是:“年輕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年齡。有事業、有追求、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女人才有自信,有自信的女人也才會有魅力。”史曉燕認為做事要用心,儘量簡單,而不要複雜化,決不做金錢的奴隸。“人生的成功,金錢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快樂來自於金錢以外的東西。”她偏愛吃擔仔麵,經常穿一件從泰國買回來的10元錢的衣服。和兒子鬥鬥嘴,或者和女兒說些貼心話,偶爾和同事上上館子,說些各家的酸甜苦辣,這些都能令史曉燕快樂。“金錢對我來說,絕對只是事業和生活中運作的一種工具而已”。
當被問及“最享受的時間”時,史曉燕坦白,現在想獎勵自己的是一種休閒的生活方式,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喜歡度假,周遊世界,到處去看、去聞、去想、去思考、去再創作。現在不像以前了,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當然,史曉燕還有一個願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讀讀書,這些是我今天最想做的。”
女強人的遺憾
當年的史曉燕是一個全職太太,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卻喪失了自我欣賞的能力——“那時我老覺得自己不漂亮,都不愛拍照。其實今天看,我年輕時怎麼那麼漂亮。”
成了女強人之後,她發現事業與家庭兩全的童話,在現實中很難實現。
“當年我總不能理解我先生。後來有了自己的事業,才知道事業家庭很難完美地兼顧。我的三個小孩都很小,要是老想著在家裡照顧他們,根本就沒法工作。比如今天我要出國,但出門前孩子哭了,我卻不能放下行李不去。”
相信所有擁有家庭的職業女性都面臨過史曉燕曾經的無奈。創業之初,她覺得事業跟孩子同樣重要。足有15個春節,她都沒有在中國過節,因為一年裡只有大家都歇業的這10天她是最輕鬆的,可以到國外找一些想找的感覺。換言之,15年來,她的孩子都沒有跟母親一起吃過一次團圓飯——現在想來,她不無遺憾:“從某種意義上,我把事業看得太重,忽視了家庭,這種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只能告訴後來的人,你的人生、你的健康、你的美麗、你的家庭都重要,不光只是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