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薪族的養“基”之道

[ 現代故事 ]

 工薪階層平時工作忙碌,每月薪水及年終獎金收入的時間和數額基本固定。市場上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理財產品中,股票、期貨等行情瞬息萬變,操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債券、黃金、外匯等操作較為繁瑣。相比較而言,選擇基金來作為聚富累財的工具,不失為工薪人士的理想選擇。一方面購買基金比較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我只要付出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基金公司專業投資研究人員的理財服務。

   最大程度地發揮基金收益最大化。

  一是梳理資產現狀,留足備用資金。對工薪家庭來說,在決定養“基”的起始,我就對家庭的資產狀況作一個全面的梳理。首先一定要做好家庭成員的人身意外和住院醫療等保險安排;留足一定數量的家庭應急備用資金,一般是家庭月支出的三到五倍,用於銀行存款或者是購買債券或貨幣基金,享受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的穩定收益;然後將家中短期內(至少最近兩年)用不著的資金用於股票型或指數型基金投資,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可以用來獲取超額投資回報。

  因為對家庭資產做了充分地統疇安排,所以在基金投資時就能做到底氣充足而有備無患,如此一來,我才可以坦然面對短期內基金淨值的升跌,從而減少盲目買賣基金的操作,享受時間為我帶來的基金投資收益。

  二是明確收支計劃,規劃投資安排。工薪家庭一般每月收入較為固定,在留足了家庭應急備用資金後,可以將每月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拿出來購買基金,這對形成合理的家庭支出習慣,強制性地進行家庭聚財累富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對於年終獎等一次性的大筆資金收入,可以根據當時市場情況,一次性或者分批購買基金。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一些支出計劃的臨近,我擇機而動,採取合適的投資安排。比如在將來確定時間內要產生的一筆支出,我可以在那個時間到來之前的兩到三個月,將相應的基金份額轉換成貨幣型基金或者直接贖回,用以鎖定利潤規避風險,因為基金投資最講究長期理念,短期內基金淨值確實有可能產生較大的波動。像單位的小李,計劃2012年元旦結婚需要產生大筆支出,如果提前兩個月左右將手中基金贖回或者轉換,就可以多收穫將近10個百分點的投資回報,然而他卻因為缺少對資金的合理規劃和安排,白白地損失了部分收益。

  三是選擇合適方法,堅持基金定投。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平時的工作時間可能比較忙,加上每月收支基本穩定,所以選擇每月定期定額方式來投資基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投“基”之道。採用基金定投,不必過於關心購買基金時的市場漲跌情況,因為從長期來看,基金定投可以平攤購基成本,如果購基當天淨值是上漲的,那麼以前購買的基金份額正在幫你帶來收益,如果購基當天淨值是下跌的,本次肯定能購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

  基本上每家基金公司都支援網上交易,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已在網上交易欄目中建立了基金定投的通道,相信隨著基金業的不斷發展,開通網上交易定投業務的公司會越來越多。這不但方便了廣大工薪家庭方便快捷、省心省力地進行基金定投,而且網上交易一般申購費率都會有很大的折扣,用同樣的金額可以購買到比銀行櫃檯操作更多的基金份額,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四是合理收益預期,嚴格投“基”紀律。投資基金,一定要摒棄一夜暴富的不正確想法,同時一定要堅定長期投資的理念。美國證券界的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曾經算過一筆帳,如果一位投資者於1927年在普通股票上投資了1000美元,計算複利並且免稅,那麼60年後,這位幸運的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為272000美元。儘管這60年經歷了股市崩盤、經濟蕭條、戰爭、經濟衰退、10次總統執政更換、還有“無數次女孩子裙子長長短短的變化”,還是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毫無疑問,這位投資者並非趕上了前所未有時代機遇的幸運兒——在歷史上股票指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9%到10%——他只是品嚐到了長期投資的甜頭。由此可見,基金投資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長跑比賽,堅持下去,才能充分享受由時間和複利還給我們的超額收益。

  工薪基民投“基”一定要減少隨意操作的盲目性。隨著股市的回暖,我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們都在猶豫著要不要及時拋售,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勸告他們,一定不要衝動,相反,對於手中尚有空餘資金的人,我還奉勸他們趁著市場大跌,可以分批次地進行加倉操作,已經開始基金定投的基民更不能在市場調整時隨意停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沒有老闆的員工
下一篇: 是你們打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