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理財中的陷阱

[ 現代故事 ]

患上理財恐懼症是在2007年6月的那次理財。我去銀行存款,走進明亮的大廳,立在地上的標牌上寫著的一款5年期產品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投資於國家大型工程專案,年利率5.12%,國家加息,利率隨之上調。黃底黑字,赫然醒目。

  工作人員信誓旦旦,此理財用於金礦開採,5年後本利返還,保底利率5.12%,每年本利全部計利息。國家利率下調,5.12%利率不變,利率上調跟著上調,理財金額4萬元起。

  這麼好的理財產品真是千載難逢。我毫不猶豫地把剛剛取出的4萬元按理財要求存入銀行。客戶經理是一戴著胸卡清瘦的文質彬彬的小夥子。他把贈品遞到我的手裡,送我到大門外。告訴我一週後來拿手續。

  贈品是一盒粽子,5斤菜籽油。還有幾天端午節,銀行想的真周到。中午,我把粽子送進微波爐加熱,把菜籽油倒進油壺。

  一週後我去銀行,小夥子在視窗裡遞出紅色保險本,我愣住了,一再追問,小夥從營業間出來了。原來此款理財與保險公司掛鉤。小夥子除了重複著第一天理財的誘人利率,同時一再強調,保險公司投資於國家大型重點工程專案,我們銀行只能給工程貸款,不可能直接投資。再說保險單上蓋著銀行的“銀保專用”章“利率5.12%”,還有什麼不放心?再說你要反悔還來得及,你要把贈品原封不動拿回來。

  國有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到這份上,我還有什麼說的。

  兩年後,突然接到保險公司的對賬單,一看傻眼了:4萬元錢兩年半不僅利息全無,且虧損數百元。我當時就急了,馬上去找銀行,我出示全部手續,質問當初的承諾為什麼不兌現?營業員耐心地告訴我:“銀保專用”章是保險公司的章,不是銀行的章,要想解決問題只能去保險公司。

  我馬不停蹄地去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答覆,相關負責人出差還沒回來,要等上一週。等我如約趕到保險公司,管理人員指著費用扣除一欄講解,我才明白:還要按月扣除管理費。全部理財款要存10年後取出才合算,封閉期5年,5年後可以取出,但不合算。銀行辦理人員沒給你講清楚,責任不在保險公司。我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樣!

  當時在銀行工作人員的焦急的催促下,我不可能耐著性子看完保險公司近20頁的繁文縟字!扣除的錢款是每月都要收取的保單管理費,再說當初理財時,扣費一事,小夥子隻字未提,提到的都是收益。

  怨我自己,為什麼當初不耐著性子一條條看,不明白的地方當時問清楚呢!後悔也晚了。

  我堅決要求撤回理財,人家告訴我要一層層審,最後能否特批還不好說。接著按計算器,我的媽呀,撤回的結果,本錢能回來一半就不錯了!我被套牢了!

  今年是第5年,再過兩個月就可以取了。5年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我:第5年就可以取了,利率肯定要高於5.12%。但第10年取是最最合算的。幾天前我給保險公司打電話,問理財到現在為止本利多少錢?對方告知的利率數目相當5年定期利率的一半,嚴重虧損!當我質問當初5.12%利率的承諾時,保險公司告訴我:5.12%是5年前理財那個月達到的利率,以後利率再沒達到過那麼高。

  好大一個誘餌,我上鉤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