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這個路口左轉還是右轉?

[ 現代故事 ]

我的大學好友去年結了婚,攢好了錢準備買房子,只是上海房價不斷跳水讓她只好持幣待購,一直處於觀望中。但在另外一件事上她卻不再猶豫——那就是堅決報名考研。每年坐享高薪和三個月的帶薪假期,身為部門領導並且已為人妻的她,為了在學歷至上的高校裡穩住飯碗,只好選擇了在職考研、讀研。這讓我想起了我們遙遠的大四歲月。在那個大雪紛飛的隆冬,我們倆都置身於熱火朝天的考研考場之外,那時候我正拖著行李奔忙在求職路上,而她則丟掉了考研複習的一大堆資料,拿著准考證一個人躲了起來。我知道這件事後深深地為她惋惜。她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好,考試也根本不在話下,平時期末考試之前常常突擊幾個晚上,獎學金就逃不掉她的份,可是那麼重要的考研,她積極準備了半年,最終卻沒有踏進考場!後來她說,其實她在考試之前就已經放棄複習了。來自學校、家庭和感情的種種壓力不小心壓垮了她的考研計劃,讓這個計劃一擱就是五年!

  每年考研考場上都會出現一些貼著考號的空座位,每個空座位背後可能都有不同的故事,不過有一點也許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四分之三綜合徵”的受害者。

  在與世隔絕的南極地區進行科考活動的科學家們就常常出現這種綜合徵:無論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是兩個月還是一年,甚至幾年,參與者幾乎總是在任務進行到四分之三的時候情緒低落。因為那些已完成的一半任務除了讓他們欣喜之外,同時也提醒了他們還剩下同樣多的任務需要完成。在長期積累起來的疲勞和壓力的夾擊下,面對眼前這片“冷若冰霜”的天地,這個殘酷的“發現”可算是對他們精神狀態最具毀滅性的打擊了。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對人要求最高的就是他們的精神狀態,一旦信心崩潰,再好的人力資源,再棒的硬體設施,都換不來最後的成功。“四分之三綜合徵”出現的時候,就是最考驗人的意志和耐力的時候。訓練有素的科考隊員正是由於成功克服了這個氾濫成災的負面情緒,才得以不斷出色地完成那些艱苦卓絕的科考任務。

  同樣艱苦的考研任務也需要肩負使命的人在“古廟青燈”下“六根清淨,一心向佛”。為了考驗一個人是否“配得上”這樣一段清苦的生活,考研期間還會有各路“妖魔鬼怪”不時跳出來滋擾人心,職場上的黃金機會;感情上的困惑,學校裡的課業壓力,家裡人的不同意見,都會累積起考研人心中的壓力和猶疑,尤其是當各個複習科目都已鋪開,而自我卻迷失於問題不斷的複習計劃和止步不前的測試結果中時,考研人常常就會拷問起當初的選擇來。到了艱苦的複習階段過半,而考研結果卻還像海市蜃樓般可望不可及的時候,那些顯性隱性的消極心理一起發作,“四分之三綜合徵”就要冒出來發動心理攻勢了。這個時間成了棄考的“黃金時間”,人們在這段時間裡心態最不穩定,繼續考還是不考的心理拉鋸戰把考研之初樹立起來的信心打擊得丟盔棄甲,把有條不紊的考研大計衝擊得潰不成軍。這時候,一點小事往往就能變成導火索,引爆放棄全盤計劃的理由。我的這位大學好友當時就是因為和男朋友吵架之後,身心俱疲,再回望過去,長期以來的種種壓力和複習上的屢屢不順,終於導致她萌生了棄考念頭。

  在備受“四分之三綜合徵”困擾的考研人群中,有些人表面上仍在堅持,可他們卻早已在心理上放棄了——這一點有時候甚至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我的一個師弟就是屬於這種情況。應屆考研開始之後他一直感覺良好,報考的學校和專業也完全是興趣所在,所以動力十足,暑假未完他就已經在高歌猛進中把高數全部複習完了。後來他把數學丟到一邊,轉到了其他科目的複習上,一直到大四校園招聘拉開序幕,而考研複習也進入“七年之癢”的溫吞階段時,他重新撿起數學課本,卻驚訝地發現暑假時做得很“溜”的題現在已經全都忘了,那些眼熟的題目不但做起來磕磕絆絆,而且連連出錯!慌亂了一段時間之後,自習室裡出現他身影的時間開始越來越晚,而宿舍裡的電視機卻奪去了越來越多留戀的眼神。雖然在考前半個月他試圖重整旗鼓奮起直追,奈何放手太久,狀態不再,而複習漏洞太多,終究折戟沙場。第二年他吸取教訓,調整好複習計劃和心態,才最終考上了自己的dream school。

  行文至此,電腦里正好飄出一首粵語老歌《再見亦是朋友》:“期望你轉身/與我相廝守/輾轉錯/錯了未願放手/緣盡我早知/卻也等候/只因你/冷暖自願嘗透……”這溫柔纏綿的歌聲,讓我似乎看到了那個也曾經鬧過“四分之三”情緒、正扭頭欲走的自己——你可知,在那段身心掙扎的日子裡,我確實“期望你轉身,與我相廝守”這場決定命運的戰鬥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