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讓出總書記職位
年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會議。兩河口會議透過了北上決議,將攻打松潘的任務交給四方面軍。但是,張國燾處處表現出遲緩。
松潘守敵人數不多,指揮官胡宗南已經做了當俘虜的準備。張國燾派出三十軍北上松潘,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態勢,坐視戰機逸失。這時,國民黨迅速派兵救援。本來圍點打援是四方面軍的看家本領,在徐向前的教導下,四方面軍將領個個成為精於此道的行家。可是,張國燾一聲令下,四方面軍放棄含在嘴裡的肥肉,撤離松潘,又縮了回來。
與此同時,張國燾赤裸裸地提出權力再分配的問題。月日,他藉口發動松潘戰役,提出“我軍宜速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接著,在與李富春交談時,他表示非常關心“統一組織”問題,提出了“充實總司令部”等要求。月日,中共川陝省委出面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要求加強總司令部,由陳昌浩出任總政委,加強軍委,設立常委,決定軍事策略問題,並敦促中央政治局“速決速行”。不久,陳昌浩連電中央,要求委任張國燾任軍委主席。
此外,張國燾還不斷挑起爭端。月上旬,凱豐在《前進報》發表《列寧論聯邦》一文,批評川陝蘇區於月底成立的“西北蘇維埃聯邦政府”,說列寧曾反對“歐洲聯邦”,因此,西北聯邦政府是違反列寧主義的;再則這個所謂的“西北聯邦政府”,也違反了中共中央的蘇維埃路線,在如此嚴重關頭,居然使用“西北聯邦政府”的名義,無異否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這篇文章發表後,毛澤東敏感地意識到要出事,批評凱豐:“不看是什麼時候,還添亂?”
果然,這篇文章觸怒了張國燾。這時,張聞天有事來找張國燾,馬上成為他發洩憤怒的出氣筒。
張國燾說:“凱豐這是生硬地拿著列寧的教條來任意批評我。凱豐的文章並未提到西北少數民族,也沒有確切表示贊成民族自治、承認少數民族可以自己組織單獨政府。”
張聞天不想在會師之初就引發爭執,於是勸慰道:“四方面軍英勇奮鬥的事蹟,很值得中央紅軍學習。這次又全力促進兩軍大會師,功不可沒。至於凱豐的文章,那是他個人的意見,今後還可以繼續探討嘛。”
張國燾並不罷休。他召開四方面軍高階幹部會議,大肆攻擊中央,挑撥一、四方面軍的關係。在他的策動下,中共川陝省委致電中央,說張國燾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組織上都是正確的。
按兵不動,伸手要權,藉故生端,張國燾三管齊下,把中央搞得十分被動。
中央領導人心急火燎。張聞天、博古、凱豐等人嚷著要進行思想鬥爭,毛澤東想得更為深遠。張國燾自建黨以來,一直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資格老,地位高,而且目前手上握有八萬雄兵,不在權力上進行調整,不調整到他預期的位置,他是不會妥協的。
毛澤東和張聞天兩人反覆商量,感到棘手。張國燾想當軍委主席,這個職務由朱德擔任,他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代替朱老總;只當軍委副主席,他又肯定不願意與同為副主席的周恩來、王稼祥平起平坐。
張聞天一心只想到促成四方面軍北上,說:“把我這個總書記的位子讓給他好了。”
“不行!”毛澤東斷然拒絕,邊搖頭邊分析:“他要抓的是軍權,你給他做總書記,他說不定還不滿意,但真讓他坐上這個寶座,可又麻煩了。”
經過反覆權衡,毛澤東、張聞天建議把總政委的職務讓給張國燾。他們的想法是,既要考慮滿足張國燾的要求,又要防止他將軍權全部抓在手中。周恩來絲毫不計較個人職位,同意讓出總政委之職。
.張國燾迅速接管軍委
年月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解決統一指揮和組織問題。出席會議的有人,其中張聞天、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王稼祥、凱豐、鄧發人均隨紅一方面軍行動,只有張國燾代表四方面軍。儘管人數上佔絕對的少數,但張國燾逼人的氣勢整個會場都能感受到。
張聞天首先發言:“軍委設總司令,張國燾擔任總政治委員,為軍委的總負責人。軍委下設小軍委(軍委常委),過去是四人,現在增為五人,陳昌浩同志參加進來,主要負責還是張國燾。周恩來調到中央常委工作,在國燾尚未熟悉前,恩來暫幫助之。這是軍委的分工。關於總政治部,本是王稼祥任主任,因病實際是博古,現決定博古任主任,設副主任兩個,富春和四方面軍一個。昌浩、向前兩同志仍任原職,擴大權力,前面的部隊都由他們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