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拮据的生活使她養成了比較獨特的性格,不管什麼事,要麼不做,如果做,就做到最好。
和爺爺一起擺地攤
那一年,易思玲只有歲,還沒有讀書。退休在家的爺爺,在縣城一個十字路口,扯了一塊厚厚的布簾子,在布簾子上整整齊齊地掛上四排彩色小氣球,再擺上一把氣槍。有人光顧,一毛錢打一槍,打中氣球不收錢,一塊錢可以打槍。現在的氣槍用的是塑膠子彈,當年那種射出後會釘在布簾子上的“釘子子彈”已經棄用,現在是元打槍。那時候的錢比較值錢,爺爺靠擺攤掙點兒錢。
易思玲整天守在爺爺的氣槍攤前,幫著爺爺收錢、掛小氣球、拾子彈。有一天,生意清淡,爺爺的攤位一個客人也沒有,他很鬱悶,自己打槍玩。忽然,爺爺問易思玲:“孫女,你要不要也打兩槍?”
易思玲太小了,說:“我端不動槍。”爺爺說.“我幫你端槍,你瞄準射擊。”易思玲說:“我也不會瞄準,不會射擊。”爺爺笑著說:“我來教你。瞄準是這樣做的,準星和缺口平齊後,瞄準氣球,然後射擊。”
易思玲很快學會了瞄準,可射出去的子彈並沒有打中氣球。爺爺說:“你扣扳機太猛了,槍口移動了,當然打不中。你要慢慢扣扳機,不知不覺中扣動扳機。”
可能是易思玲特別有天賦,也可能是爺爺教得好,她很快學會了正確的瞄準射擊方法。當她打中第一隻氣球時,高興得咧嘴笑了。爺爺讓孫女平靜下來,然後掏出貼有自己照片、加了鋼印的“氣槍證”給孫女看,說:“領了氣槍證,就能名正言順地擺攤掙錢。你將來如果也想擺攤,那就要好好練槍法,槍法好生意就好。你要是能像爺爺這樣,槍打中個氣球,生意就會比爺爺的還好。”
那時候的易思玲只想好好幫爺爺擺攤,至於自己將來能幹點什麼,她沒有多想。她覺得自己不會去擺攤,一個女孩擺攤挺難看的,但打槍真的很好玩。從此,易思玲認真地跟著爺爺練氣槍。一月月,一年年,易思玲的槍法漸漸好起來。
有幾年,易思玲瘋狂地愛上了跑步,併發誓一定要成為長跑好手,父母左說右勸她都不聽。因為長得甜美,後來她又喜歡上了唱歌跳舞。多次勸說不聽,長輩們商量後,把她叫到跟前,拉下臉來,與她進行了一次嚴肅的交談:“我們對自己的女兒最瞭解,跑步,你不是那塊料,你那麼瘦,耐力也不如別人,這方面你不可能超過別人。至於唱歌跳舞,更沒有優勢,你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再說我們也看不出你有這方面的天賦。你放棄吧!”在父母的嚴厲“打擊”下,她放棄了跑步、跳舞和唱歌。
小學六年級時,有一天,學校來了一位叔叔,把全校學生集中起來,讓大家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夾住一張白紙平伸出去,紙不抖為合格,大多數測試者都不合格。然後,大家比賽在手掌心疊彈殼,像疊羅漢那樣豎著疊小口徑氣槍彈殼。彈殼很小,大多數同學疊四隻已經非常困難,易思玲竟然可以疊只不倒。一旁的叔叔非常驚訝,讓易思玲再疊一次,還是隻。叔叔笑了,說:“很難得,你的平衡能力很好。”然後又比金雞獨立,看誰獨腳站得最穩、最持久。
原來,這位叔叔是郴州市體校的射擊教練。他這次來,是海選射擊隊員的。上千名學生參加海選,結果只選中了易思玲一個,因為她三指夾紙、疊彈殼和單腿站立三樣全部優秀。這位叔叔,就是易思玲真正意義上的啟蒙教練——龍壽柏。
伯樂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年月,易思玲在湖南省第九屆運動會上嶄露頭角,取得了名次。年月,在湖南省青少年射擊比賽中,她獲得兩個第二名。
貧寒人家的孩子早懂事
爸爸媽媽雙雙下崗那年,易思玲讀小學三年級。
從小,家裡生活就不富裕,一家人住在街邊的一間老瓦房裡,細而窄的房子周圍很嘈雜,前面是公路,車來車往,灰塵很大;後面是巷子,很亂也很髒。爸爸媽媽上班時工資本來就不高,要養活易思玲姐妹,生活拮据。兩人下崗後,收入斷了,當年的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易思玲的父母並沒有被生活壓倒,他們從失業的悲傷和沮喪中振作起來,四處找門面,裝修、購買工具,很快開了一間小飯館。從採買、選料到加工,樣樣親自動手。沒有學過廚藝的易父從前懶得下廚房,現在親自炒菜,先炒本地人愛吃的家常小菜,後來慢慢引進一些材料不貴、價格上大家也能接受的菜品,慢慢地開啟了局面。後來易思玲的母親也學會了炒菜,但生意一直火不起來。縣城的小飯館很多,賺錢並不容易,小飯店能掙扎著經營下去已經相當不錯了。
易思玲和爺爺聊天時多次說到,正是父母不向生活和命運低頭的勇氣和膽識鼓舞了她。如果父母當時因下崗而頹廢,作為女兒的她一定會迷失生活的方向。無數次,易思玲對單調、枯燥的訓練產生畏難情緒;無數次,她因競爭壓力想打退堂鼓:是父母給了她巨大的鼓勵和鞭策。
從小爺爺教導她:“你就是平樸家庭的苦孩子,所以,你要懂事,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她那時還小,但什麼都懂。從此,她放學後就去爸爸媽媽的小飯館幫忙,洗菜、擦桌子、拖地,什麼都做。她知道家裡經濟困難,自小就不奢望有好玩的玩具或漂亮的小花裙。每天放學後,她要麼去爸爸媽媽的飯店幫忙,要麼趴在爺爺家的大桌子上做作業。
易思玲和爺爺的感情非常深。爸爸媽媽還沒有下崗時,因為忙著上班無暇照顧她,她半歲多就跟爺爺在一起,由爺爺一手拉扯大。一年到頭的大部分時間裡,吃飯睡覺都在爺爺這裡,就是做作業,也覺得在爺爺這裡更安靜。這樣的生活,直到她入選市射擊隊才結束。
先去郴州市,後來去了省城長沙,再後來參加全國比賽,慢慢地,她奪得了一枚又一枚獎牌。訓練很辛苦,春節多半是回不了家的。偶爾抽空回家,她會給爺爺買葡萄糖、鈣片或其他保健品。爺爺雖身板硬朗,但已經多歲,他需要這些東西。有時回家太急,來不及買東西她就直接給爺爺錢,並反覆叮囑:“爺爺,你別把錢存了,要花出去,要買東西。聽話呀,爺爺!”爺爺點點頭,但還是花得很少。
她發現,爺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她帶獎牌回家。每次進門,爺爺都會問她打比賽沒有,拿到獎牌了嗎?她從包裡把獎牌掏出來後,不管是金牌還是銅牌,爺爺都挺高興,統統掛在自己的脖子上拉著孫女一起照相。
加盟廣東隊實現夢想
易思玲從小就很有個性,母親生她時正是立夏季節,故給女兒取名“易夏紅”。她不喜歡這個名字,沒有經過父母允許便偷偷改為易思玲。剛到郴州市體校,易思玲的頑皮性格就暴露出來。有一次,她約上幾個同學,悄悄躲在四樓樓頂打撲克牌。龍教練生氣了,把她狠狠批評了一通,並打電話告訴了她父母。易思玲上省體校後,花費很大,買一套射擊比賽服就要好幾千元,再加上食宿費、訓練費、買子彈等費用,對於開小飯館的父母而言,經濟壓力的確很大。有一次,在省體校訓練的她,因心疼父母掙錢不容易,竟然偷偷離開省體校,說什麼也不肯訓練了。後來在父母和爺爺的反覆勸說下,她才回去。另有一次,她和父親爭了幾句,竟然賭氣離家出走。父母和爺爺四處找尋,打手機不接,發簡訊不回。第二天她自己回來了,原來她出門不久就遇到了搶劫,人平安無事,東西卻被搶走了。回家後她才知道,爺爺為了找她遭遇車禍,一條腿嚴重受傷。
此後的一個多月,易思玲度過了生命中最為暗淡無光的日子,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心中因諸事不順萬念俱灰。但機會永遠只屬於有實力並已準備好了的人。不久,早已關注她的廣東省珠海射擊隊,以訓練費用、食宿費均無需家人負擔的誠意,打動了易思玲和她父母。她隨後加盟廣東射擊隊。年年底進入國家隊,並在年廣州亞運會上勇奪“三金”。
一位親戚告訴記者:“她是一個率真、有毅力的女孩。自小拮据的生活使她養成了比較獨特的性格,不管什麼事,要麼不做,如果做,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