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

[ 哲理故事 ]

那天,一個在日本獨資公司工作的好友告訴我,她們公司最出色的技術骨幹上週辭職了。據她講,那個工程師在公司工作年了,兢兢業業,為人很厚道。當然公司也給了他優厚的薪水回報。可是他為什麼辭職了呢?好友說是人情的問題。

這家日資公司是年成立的,當時日本的經濟如日中天,該公司也財大氣粗,給員工開出了誘人的薪水條件。可是到了年底時,由於日本總部沒有接到大的訂單,所以年的年底分紅誰也沒有拿到。

公司的負責人坐不住了。公司經理是一個早年留學日本的中國人,自認為國人皆是“唯利是圖”之輩,日本的那套“誓與公司共存亡”的管理模式根本不能對付眼前的危機。於是他封鎖了日本總部那邊效益下滑訊息,轉而百般挑剔技術部的工作,意在讓大家形成一種錯覺: 沒有拿到分紅是因為大家工作沒有做好。

不久,公司來了一筆小的訂單,客戶對出貨日期要求非常苛刻,可是許諾如果全部裝置能夠如期出貨的話將有更大的合同可以簽單。作為專案負責的這位工程師,為了公司,他連續一週沒有回家,帶領著技術部的人幫助工人做組裝,好幾個夜晚都睡在組裝現場的長椅上。

客戶對此次合作深表滿意,可是由於客戶方自己認為十拿九穩的工程沒有拿到,所以那筆所謂更大的訂單就成了泡影,為此期望過高的公司經理大為惱火。在公司例會時,他藉口客戶是因為對組裝不滿意而取消再次合作的,提出不支付技術部的加班費和獎金。負責的這位工程師拍案而起,憤而辭職。臨走時,這位工程師只說了個字:沒有人情,沒有人格。

不知道這位自認為聰明的經理現在作何感想。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員工們所盼望得到的有時候不單單是錢,更多的是一種尊重、承認。所以許多時候情感的投資是會戰勝利益誘惑的。我想起了我原來在北京工作過的一家德資公司,儘管已經離開很久,可每每想起仍覺得溫情,沒齒不忘。

我原來工作的那家德資公司,它在亞太地區的總部設在臺灣,我們所能接觸的最大老闆——亞太地區總裁也是一位德籍臺灣人。當時公司剛剛成立不久,還處於投資期,所以薪水不高。公司那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來應聘時,這個總裁的辦公桌上居然放著一疊元的零錢,每個應聘者都會得到元錢作為來回的車票錢。當然不是因為這元錢買動我們的心,而是覺得這麼細微的小事,老總都會替你考慮周到。那麼大的事情呢?

那時負責東北地區銷售的是一位女士,能力非常強,我們都叫她張工。平時她整天風風火火,可是有一個階段,她的情緒非常不好,後來我們都知道那時候她的丈夫正和她鬧離婚。那麼一個樂天派的張工整天眼睛腫得像桃子,碰上她的好友打來電話問到她的痛處,人高馬大的她能握著電話哭上老半天。一次,她正在打電話哭得不亦樂乎時——總裁進來了!

當天晚上,總裁讓秘書退掉了第二天返回香港的機票。第二天上午點左右,總裁先生竟然帶著張工找到張工丈夫所在的工廠,那天,正是北京夏天裡最熱的一天。後來聽說,本來約好張工的丈夫十點鐘在廠門口見面,可是他們廠早晨突發了一場事故,張工的丈夫被調去搶險。當張工的丈夫滿臉油黑地出現在工廠門口時,總裁和張工已經等了他足足個小時。因為天氣非常熱,總裁米的大個子只好擠在空調車裡一邊接著手提電話處理公務,一邊等待。張工幾次含著眼淚催總裁回去,可總裁操著並不熟練的普通話告訴張工:不要緊,不要緊。

不知道是總裁的等待打動了張工的丈夫,還是因為總裁真誠的表白感動了張工的丈夫,或者是他們之間的感情並沒有破裂,不過僅僅是發生一些誤會而已,張工和她的丈夫和好如初了。後來,在我走的那一年,張工在公司創造了一個奇蹟,她領導的東北科的銷售額居然佔整個大陸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其他公司老總和員工之間是否非常融洽,他們之間做什麼樣的溝通。我們的總裁先生卻教給我了一個道理: 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所面臨的困難在一般人眼裡是大於一個員工所面臨的困難的。但是,當一個老總把員工的困難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並且去幫助解決時,他將來碰到困難時也會容易解決得多,因為所有的員工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所以,無論人在高處或低處,只要活在人群裡,彼此間就要記得經常給予對方一點感情的慰藉。因為畢竟能夠真正維繫人與人的,只有真情。

補充糾錯
下一篇: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