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坐這部車!?

[ 哲理故事 ]

下班回家坐在路上,聽到一位婦人在和一位女士對話。從衣著上判斷,那位婦人顯然是外地來的,講著很重的家鄉話。

婦人:請問,往市政大廈怎麼走呀?

女士:哎呀,你坐錯車了---方向錯了!

婦人:啊?這人生地不熟的我可怎麼辦呀。。。。。。

女士:你別急,等車到這一站停了,你就到對面去,還坐這部車。。。。。。

女士話未說完,車已經到站,那位婦人急急忙忙下了車。當車重新啟動的時候,透過車後窗的玻璃,我能看見那婦人還一直注視著正在離開的這部車,也許,在她心裡正在感激著這個陌生城市裡的好心人吧,我想。

故事講到這裡似乎已經完結,一個助人為樂但平淡無奇的故事。然而,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第二天,當我一大早坐上路車上班的時候,車上的司機和售票員正聊得歡呢----

司機:哈哈,剛剛聽老王講的一個怪事,笑死人了!

售票員:什麼事呀,這麼可笑?

司機:昨天,就在咱們這路車上,有個婦女要到市政大廈去,結果坐錯了車。

售票員:那有什麼好笑的,外地人經常坐錯車的嘛。

司機:不是,你猜怎麼著,別人告訴她到對面去坐,那婦女,她。。。她倒是到了對面。。。哈哈。。。

售票員:別笑了,快說,為什麼呀?

司機:老王說,昨天那婦女一上車就抱怨深圳的交通差,到市政大廈去的車太少,老王問她,路幾分鐘就一部,幹嗎等幾個小時呀?你猜怎麼著----那婦女說,是多呀,打我眼前過,我都數得頭暈,可人家說到市政大廈的就你這部,為等你這部車,害我足足等了幾個小時。。。不過還算好,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我都坐錯了方向,現在,還不知道被拉到哪裡去呢。。。

司機和售票員還在哈哈大笑,我卻怎麼也沒笑出來。

昨天我在,今天我在,這一切現在都明白了----因為那位好心幫人的女士一句話“你就坐這部車”,結果卻事與願違,那位外地婦女信以為真(當然,幫人的女士並沒有說假話,也沒有有意說錯話),以為只有這部車才可以坐到。幾個小時就呆在那裡死等一部車。

這究竟是誰的悲哀?

說幫人者無心之過,詞不達意,當然可以。而被幫者是不是也有些問題呢?難道,對方的錯誤資訊在傳達給自己以後,就沒有一個甄選和判斷的過程嗎?

溝通無處不再,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再高明的溝通者都會犯一些低階的錯誤。以往,我們總在強調發出資訊的一方需要“換位思考”要“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進行交流”這當然沒有錯,大家都希望做這樣的溝通者,但是,一方面不是人人想就可以做得到的,另一方面“智者千慮,總有一失”,在發出資訊的人“總有一失”的時候,假如接收資訊的人自身具備甄選和判斷的能力,上面的故事就不會那麼多了。

看來,在溝通出問題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打發出資訊的人的板子之外,也有必要打一打接收資訊者的板子,促使他們提高甄別和判斷資訊的能力。也許發出資訊者說的不對或不完全對,但是,接收資訊者在做的時候可以把它做對,因為,我們是能動的,是有思想的。

不能因為對方錯了,我們就錯了,木已成舟,這樣的因果分析於那件事情本身已經沒有太的意義;如果對方錯了,而我們卻做對了,那,才叫智慧。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