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帶來的商機

[ 哲理故事 ]

金融風暴波及俄羅斯以後,許多人都受到了衝擊。普什耶夫便是當中的一個。

那時的普什耶夫已逾不惑之年,是伏爾加格勒小有名氣的作家。雖然他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故事總能迷住讀者。因此。雜誌社、出版商給的稿費都很可觀,再加上作協每月有固定的薪水,普什耶夫一家的日子也算寬裕。可風暴加劇之後,作協停止了供養,只是每日給作家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於是,一貫養尊處優的作家只好另謀出路,

普什耶夫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禍不單行的是,他在辭職一個月後,不幸染上了肺病,家裡的積蓄也被花得七七八八。那陣子,普什耶夫心灰意冷,成天躺在床上長吁短嘆。妻子既要堅持上班,又要照顧老小,忙裡忙外,很快就形容憔悴。普什耶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卻又無可奈何、不知所措。

這天。妻子來醫院時,給普什耶夫抱來一本厚厚的相簿,讓他消磨時光。說來也怪,翻看相簿時,普什耶夫的心情好了許多。那本相簿裡,有普什耶夫孩提時的玩伴、青年時的朋友,有去過的旅遊勝地及頒獎儀式的留念,更重要的是有他和父母、妻女生活的點點滴滴。當普什耶夫久久凝視那張母親抱著自己的老照片時,一個想法在眼前一亮。頓時,他忘記了有病在身,竟然光著腳在病房裡歡呼:“我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了!這一定是個不錯的主意!”原來,普什耶夫想,回憶是人類固有的習慣,“過去的歲月”可以給人心靈上的慰藉和解脫,他要辦一家“懷舊公司”,販賣“過去”。

“異想”便有“天開”。之後的日子裡,普什耶夫想盡各種辦法,四處聯絡,精l心準備。不到半年,他的“懷舊公司”就開張了。這家公司坐落在伏爾加格勒的西北郊,起初規模很小,人手也不多。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光顧,公司不斷壯大,聲譽日隆。如今,他的公司已經佔地公頃,僱員都超過人了。“如果你‘不滿現狀’,想感受‘過去歲月’。那你大可以到我們的懷舊公司來。”普什耶夫這樣廣而告之。

那家“懷舊公司”給人們準備的是一座立體的俄羅斯檔案,從年追溯到刀耕火種的洪荒時代,公司依照俄羅斯的城市社會形態變革分作展室,每一展室代表一個歷史層面。由南而北是走進歷史,由北而南是走出歷史。公司不同於普通的紀念館,因為它有著相當明顯的“憶苦思甜”的系統性和完備性。像“民風”這個展區,就又可分作“服飾”、“飲食”、“居住”、“婚姻”、“節日”、“禮儀”、“喪葬”、“禁忌”個部分,足見普什耶夫用心良苦。

普什耶夫的“懷舊公司”自成立以來,讓許多在金融危機中煩躁、困惑與絕望的人們,在因勢利導與親身經歷的憶苦思甜中解脫出來,從而以新的信念面對生活。這大概是人們青睞它的緣故。

一張老照片,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普什耶夫的經歷再次證明了那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機遇無處不在。問題是:你有識別嗎?識別了。你又是否及時抓住了? (朱秀雲薦自作者的部落格)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