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點“軟硬兼施”

[ 哲理故事 ]

一位牙醫朋友告訴我:現在到醫院矯正牙齒的兒童越來越多,這恐怕與生活條件的改善有關。過去,孩子們的飲食基本以玉米、麥餅等粗糧為主。這些食物有助於牙槽正常發育。如今呢,孩子們吃的東西往往過於精緻,基本上以“軟飯”為主。這樣一來,牙槽得不到刺激,頜骨逐漸退化。久而久之,牙齒就出現了畸形。

不光是兒童,對一些牙齒不好的老年人,醫生也主張適度地吃一些硬食。讓生活添一點適度的硬食,對牙齒來一點“軟硬兼施”,是一項有效的鍛鍊和保護舉措。

人們常常用“吃軟飯”來形容一些不思進取,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其實,“軟飯”雖然好嚼,卻不利於培養男人的骨氣。一個沒有骨氣和個性的男人,沒有哪個女人會看得起。“吃軟飯”在多數時候,也成了猥瑣和無能的代名詞。

不過,在人生中,“軟飯”也並不總是消極因子;如果對其巧妙運用,它有可能成為以退為進的跳板。人活一輩子,不可能時時處處出人頭地,總有失意之時。因此,如果“吃軟飯”能夠緩解眼下的危機,那就不妨放下“英雄”的架子,當一回表面上的“狗熊”,為以後的發展積蓄力量。布衣皇帝劉邦和朱元璋便是如此。縱觀那些不懂轉彎,一輩子都自以為是,以“硬漢”見長的人物,多半會四處碰壁,落個西楚霸王式的悲劇性結局。

軟飯,硬飯,都是好飯。如果我們想獲得最佳的營養,最好來一點“軟硬兼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