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航行了9天

[ 哲理故事 ]

在義大利熱那亞,有一個孩子從小就嚮往著海上航行。少年時期,他偶然讀到一本書,上面講整個地球是圓形的。於是他就大膽地設想,一直向西航行也許可以到達東方的國家。

歲時,他移居到西班牙,隨後向國王建議探索西行通往東方的海上航路。經過艱苦的遊說,最終這個年輕人得到了國王的幫助。一天清晨,他帶領著名水手,駕駛著艘破舊的帆船,向蔚藍色的大西洋進發。但是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地球是一個扁平的大盤子,誰也不知道在茫茫無際的大西洋上一直向西航行,等待著他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命運。

海上的航行生活並不浪漫,相反,顯得十分單調而乏味。水連著天,天接著水,水天一色,橫無際涯。在浩瀚的大海中,人類顯得那麼單薄、渺小,甚至有些絕望。就這樣,他們向西,再向西,漂泊了一天又一天,一週又一週。個月過去了,帆船駛入了大西洋的腹地。有的水手們開始沉不住氣,私下裡偷偷議論還要航行多少天才能到達陸地。

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他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裡數。儘管如此,苦熬了將近個月之後,還是看不見陸地的影子,而當時個月在當時被歐洲人認為是人類航海時間的極限。滿面胡茬,衣服也被汗水浸、海水淋而結成板的船員開始公開抱怨,說這次遠航是一次愚蠢的航行。

個月零天之後,幾乎崩潰的船員們聲稱繼續西行就將策反叛亂。經過激烈的爭論,他向船員們提議:再走天,天后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

就在第三天晚上,命運終於出現了轉機。他發現海上漂來一根蘆葦,有蘆葦就說明附近有陸地。一位水手爬上桅杆,果然,看到了前面有隱隱約約的火光。次日拂曉,他們在海上航行了個月零天之後,終於登上了久違的陸地——美洲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

這一天是年月日。年輕的英雄在這一刻誕生了,他就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從那一天,割裂的世界開始連線在一起,新航路的開闢,不僅給哥倫布本人和西班牙君主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程序,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使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美洲大陸是地球上原來就有的,並非哥倫布所創造,他只不過是坐著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這塊大陸而已。其實,無論哪個歐洲人坐船一直向西航行,都會有這項發現。但是哥倫布之前,歐洲人在大西洋裡向西航行的最長時間是個月,哥倫布比他們多航行了天。這個當年才歲的年輕人用事實告訴後人:命運之船在未知迷途中航行時,重要的不是彼岸離我們有多遠,而是我們有沒有到達彼岸的決心、勇氣與智慧。

補充糾錯
下一篇: 跳出死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