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牛排行不行

[ 哲理故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決定動員後方的人民改變飲食習慣,多吃點牛肝、牛腸之類的內臟,把牛排、豬排這樣的精肉送到前線,保證戰士們的肉食供應。幾個心理學家受命研究,如何才能說服人民放棄吃牛排。

心理學家決定先做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一群家庭主婦,先進行了一番不吃牛排、改吃內臟的宣傳,告訴她們美國參戰具有多麼偉大的意義,公民支援軍隊是多麼重大的責任,動物內臟具有多麼高的營養價值,以及應該如何烹飪動物內臟。隨後心理學家將主婦們分成A、B兩組。

對B組的主婦,心理學家們只是告訴她們希望以後能夠改吃動物內臟;而對A組的主婦,則讓大家相互討論,然後“舉手表決”今後是否不再吃牛排。心理學家事先在A組裡安插了一些“臥底”,在她們的帶動下,A組成員紛紛舉手透過。

兩週以後,心理學家決定看看這次宣傳活動的效果如何。透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發現A組的主婦們有%以上真的開始購買和食用動物內臟,而B組中只有%這樣做。

這個實驗證明了人類行為的一個秘密:要想讓人們心甘情願地做一件事,就得讓他們參與這件事情的討論和研究,然後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改變自己,而不只是簡單地做一些專家講座或廣告宣傳。

(花樣年華摘自《大科技》 編輯/劉楊)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誰最有智慧
下一篇: 跳蚤和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