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改雕像

[ 哲理故事 ]

有一塊上好的雕刻石材卻被一名拙劣的雕刻師給鑿壞了。他在應該是雕人物腿的部分誤鑿了一個洞,於是這塊不可多得的大理石就被遺棄在一個教堂裡了。

有一天,有人請來了米開朗基羅。他們認為,只有他可以運用這塊大理石石材,並且能運用得非常出色。米開朗基羅看了看這塊石頭,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可以雕出美麗的人形,只要調整姿態遮掩住被破壞的部位。

米開朗基羅決定雕刻手上拿著彈弓的年輕大衛。幾星期之後,米開朗基羅完成得差不多了,在作最後的修飾。一天,該市的市長進入工作室。他自以為是行家,仔細地品鑑了這項作品,最後他告訴米開朗基羅,雖然這是了不起的傑作,但是鼻子太大了。

米開朗基羅知道市長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視角不正確。他不說一句話,只是招呼市長隨他爬上鷹架,到達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市長站在下面的鷹架上。米開朗基羅開始用刻刀輕輕敲著,讓手上搜集來的石屑一點一點掉下去。

事實上他沒有改動鼻子,但是看起來好像在努力修改,幾分鐘裝模作樣之後,他站到一邊說:“現在看看吧!”

市長回答:“我比較喜歡這樣,你讓它栩栩如生了。”

人人都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如果靠言辭說服他人改變立場,那麼這些爭辯的推理無異於落入聾者的耳朵。對方一旦被逼到牆角只會爭辯得更厲害。學著以間接的方式證明想法的正確性,不必多言,示範就好,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別人的支援,這種力量更強大。

只靠爭辯永遠無法取得勝利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