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當時他是一方鄉鎮小幹部。
和其他大多數鄉鎮幹部一樣,這時的他老婆孩子都在農村住。莊戶日子嘛,自然就少不了餵豬——種地——餵豬。忙忙碌碌,克勤克儉,到頭來卻是既不輕鬆也不富裕。本來自己就不如意,老婆嘴裡還不離口的是沒出息。平常沒多大在乎,一旦喝點酒,他就想起了老婆的譏言諷語:這個同學得到提拔重用成了自己的上級,香菸由“金鹿”換成了“大雞”;那個同學家屬農轉非搬進城裡住,老婆再也不用餵豬——種地——餵豬,你看看你自己。他越想越惱,越想越氣:唉,自己咋就不如人呢!
惱歸惱,氣歸氣,老婆孩子要吃飯穿衣,種地的還是要種地,養豬的也不能不養豬。
一天,酒足飯飽的他從飯店裡出來,徑直來到某村的養豬場,左瞅瞅、右看看,心裡在嘀咕:“自己家的肥豬已經出欄好多天,需要兩頭小豬。”話實在難開口,說白了吧,掉價,不說吧,沒人給自己送小豬。他拐彎抹角道心思,陪同的村幹部早就聽出端倪,然而就是一個不懂而已。“送你也白送,酒囊飯袋小匹夫,你骨子裡根本就沒有我們莊戶人,天天想著去城裡住,就是不開口白送你小豬。”看著不開竅的村幹部他著了急,最後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明明白白,三下五除二。村幹部礙於是個小上級,嘴不由心答應送兩頭小豬。眼看著可愛的小豬被趕出了圈,他嘴角露出了笑意:“小豬可要吃東西,家裡還沒一點糧食”。村幹部一跺腳,“唉!豬都送了,也不差那點小事。”然後,很不情願地打發一人推上小車,一邊是豬,一邊是糧,一直送到他家裡。
老婆看到兩頭小豬,可沒有什麼驚喜。“你這狗東西,別人家已經農轉非,你倒好,要我種地、做飯,還再讓我繼續養豬。既養人,又養豬,到底讓我養人,還是養豬!”他羞紅了臉,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最後好歹讓人聽明白了一句話,“養豬,養豬,就是養豬,養人也不如養豬。”
“養人也不如養豬”以後也就成為他的名言之一。
幾年過去,他的家屬農轉非,一家人終於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好吃“甜頭”的他永遠的貪心不足,一步一個大惡印,一次一個“大手筆”,小貪成大貪,小打小鬧變大手大腳,他巧立名目搜刮百姓送上級,國家資產據為己有滿足私慾,救濟善款敢自己要,工程的鈔票敢貪汙。後來,從城裡傳來訊息,他最終還是把自己送到了局子裡去,過起了鐵窗生涯,真正像沒有自由而被圈養的豬。但有一點還必須說明,他是豬狗不如,因為豬能殺肉,狗能看戶,他對群眾無益,只是敗壞社會風氣。這正照應了他的那句名言,養他這樣的人不如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