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得小心

[ 哲理故事 ]

這天中午,阿智、大賈子、老宋在單位附近的小飯館吃午飯,事先講好了的,老宋請客。

三人進了飯館,找了張空桌坐下。大賈子愛乾淨,要去洗手,阿智知道小飯館裡沒有洗手間,要洗手得去灶間,那裡挺窄狹。所以,他說了一句:“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不洗了。”

而老宋只顧著點菜、點飯,也沒有去洗手。

點完了飯菜,老宋搓搓手說:“天冷了,面板不結實,幹活時得小心點兒,別碰破了。”

阿智立即接過話茬:“可不,記得那年冬天,我不小心碰破了手,血嘩嘩地流出來,……”

“流了多少?”阿智的話還沒有說完,洗手歸來的大賈子插言問道。

“流了不少,怎麼也有十來滴。”阿智如實回答。

“就流了十來滴?”大賈子又問。

“對呀!怎麼啦?”阿智不解地看著大賈子說,不過,他沒有想到大賈子話裡帶著套兒。

“流十來滴血會有‘嘩嘩’的聲音嗎?再多流點兒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動靜!”原來,大賈子是在挑刺兒。

阿智這才明白大賈子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自己也知道是因為昨天在廁所裡跟大賈子耍貧,憋了他一下,差點兒讓他尿了褲子,所以,他一直對自己沒好氣。

於是,阿智讓步說道:“人家不是藝術誇張嗎!其實,我自己也沒有聽見‘嘩嘩’聲。”

老宋也看出了大賈子是在有意挑刺兒,便息事寧人地說:“好啦!好啦!智君以後說話誇張要適度,賈君也肚量大一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他也知道這倆夥計在廁所的那點兒小過節兒,確實好笑。

阿智聽見老宋給圓場,便順杆兒爬:“對!宋公說得好,咱們男子漢大豆腐就得有肚量,別學雞那樣小肚雞腸的,要學、要學,……”他本來想說“要學宰相肚裡能撐船”,恰在這時,服務員上菜,其中有一盤兒冷切驢腸。

“要學驢的肚量。”他順手指了指驢腸。確實,驢腸子比雞腸子粗好幾倍。

他本以為自己的比喻挺恰當,誰知,大賈子又介面道:“驢的肚量大?那怎麼人們還常說:某人倔的像頭驢呢?”

這個大賈子,又挑上刺兒了,看來阿智說話還真得要小心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看客
下一篇: 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