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公平的裁決
一天午後,張三和趙四外出做生意,在返回的途中,因天氣熱,兩人走進一涼亭中,坐下休息時,兩人掏出麵包準備吃時,又有一位叫李武的生意人走進涼亭。
張三從掛包裡掏出三個麵包,趙四掏出了五個麵包,李武用乞求的口氣說:“兩位大哥,你倆都帶有面包,可我第一次出門忘了帶吃的,原以為在路上能買到的,現在是午後,人餓得沒勁走路了,我出錢買你們手中的麵包,行嗎?”
張三說:“我只帶了三個,你想買,我不賣。他有五個,你問他賣不賣?”
趙四說:“我的也不賣,可以將我和他的麵包三人分攤吃。”
張三說是好主意,從身上拿出小刀,將每個麵包分成三塊。
李武吃完了麵包,執意要留下毛錢,張三和趙四見推不掉,只好收下錢。
李武走後,趙四說:“你只有三個麵包,我有五個,李武給的毛錢,你只能拿三毛錢,我應該拿走五毛錢。”
張三說:“憑什麼你讓我拿三毛錢,我們三個人都是吃得同樣多,這毛錢應該平均分才合理。”
就在怎樣分毛錢才合理的時候,有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走進涼亭中,詢問了張三和趙四,為何為分毛錢而爭鬧,張三向對方仔細地說明了分吃麵包的事,小學生聽後說:“最公平的分法是:張叔叔應得一毛錢,而趙叔叔該拿毛錢。”
張三生氣地說:“你是一個毛孩子,什麼也不懂,照你的分法,我更吃虧了,還談什麼最合理?”
“我能實話告訴你,李武叔叔只吃你的一塊麵包,你只能拿一毛錢。”
“你沒有看見,咋知道李武只吃一塊麵包?”
“你自己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