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300篇(66-70)

[ 哲理故事 ]

、在經濟學中,“智豬博弈”(Pigs'payoffs)是一個著名博弈論例子。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裡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遊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遊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拼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穫剛好消費完。

對於遊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穫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遊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定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遊資;公司裡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遊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箇中道理。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一直記著,但是一直也沒弄明白那其中的玄妙。說是有一個傻子,低著頭在雨中走,慢騰騰地,就那麼在雨中走。路人頭上頂著各式各樣的雨具或者權充雨具的東西急急忙忙地從他身邊跑過,一邊跑一邊還喊:嗨,傻子,快點往前跑啊,下雨呢!傻子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前面不是也在下雨嗎?因為天性愚鈍,我一直不明白故事裡的傻子到底是不是個傻子。

有一次,我和三個成功人士偶然流落到了同一個荒島上,就拿這個笑話請教他們:你們認為這個傻子究竟是不是很傻呢?這三個人剛剛烤乾了他們的衣服,心情舒暢了一點,再加上我剛剛給他們每人送上了一塊烤得噴香的山羊肉,承蒙他們的耐心,就給了我一點意見--如果不是在荒島上,這樣的意見拿一塊山羊肉恐怕是買不來的。

第一個人是某大型企業的董事長。他表情莊嚴地說:據我所見,這個傻子並不是個傻子。傻子為什麼不快點跑呢?因為他是個懶人,懶人總是以愚蠢為藉口的。

第二個人是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代表這個社會知識與財富二元的完美結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用推究的口吻說:我想,傻子大概是沒有學過二元方程式吧,像這樣簡單的時間和雨量的二元算式只有文盲才不懂,我看他不是傻子,是文盲。

第三個人我倒是沒有弄清楚他的身份,看那兩個人對他畢恭畢敬的樣子,當非凡類。他聽了前兩人的回答後,輕輕搖了搖頭,面色凝重地說:傻子提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啊,前面也在下雨,我們無處可逃。

傻子不傻,他是先知啊。

這三個人的回答當然令我受益匪淺,但是因為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一直弓著腰,所以不由得覺得他們的回答裡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似乎天上真的在下雨,而我又沒帶雨具一樣。這樣一來,我就覺得很不滿足,似乎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圓滿的解答。

恰在此時,又有三個人也流落到了這個荒島上,他們是草根的一族,見到有火,並不避諱什麼,脫光了衣服就來烘烤,也不等我邀請,就吃光了剩下的那些山羊肉。我等他們安頓好了,就拿同樣的問題來問他們。三個人一致認為這確實是個傻子,其中一個人說:如果不是傻子,至少也應該拿一個什麼東西當雨具頂在頭上吧?另一個人說:他如果不快點跑到前面,怎麼知道前面是不是在下雨呢?第三個人說:下雨了,他也不想著快點回家收衣服,還慢騰騰地在雨地裡走。

這三個人的回答使我們的討論熱鬧了起來,有人還得出一個結論:假如前面有躲雨的地方,不如跑快點去躲雨,但是假如前面一片曠野,再跑也不過一身溼,還不如像傻子一樣悠著點。

這樣講了一陣笑話,天上真的下起雨來,人們立刻躁動起來,紛紛站起身,四散奔逃。我在後面大聲叫他們停下:喂,這裡是個荒島,沒有躲雨的地方,不是說好了悠著點的嗎?

有人情急之下給我撂下一句:嗨,老天在下雨,我們總得乾點什麼表示知道了吧?

直到現在,我仍覺得,那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在一個島上,有一位長年駐守的動物學家,他專門從事對猴子的研究工作。一天,一隻小猴子出生了.動物學家給它取名叫“依侔”.

在一個清晨,出生後不久的依侔獨自向海邊走去,那一刻,島上的猴子們全都安靜了,整個小島也寧靜了,動物學家那一刻也停住了,大家好象都在等待著什麼,所有猴子的眼睛和動物學家的眼睛都隨著依侔在向海邊移動??????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在依侔出生前,島上的猴子們生生世世沒有一個曾到過海邊,沒有一個猴子碰過海水。至於什麼原因,動物學家也百思不得其解,自他見到島上第一隻猴子起,他就從未見過有哪隻猴子靠近過海水。他也曾試著用各種方法讓猴子們去接近大海,但都未成功,或許是第一隻猴子就不曾到過海邊的原因,以後在這個島上出生的猴子就沒有一隻敢靠近海的。

不一會,依侔走到了海邊,它先用一隻腳沾了沾清涼的海水,然後又用另一隻腳也沾了沾,隨後大家發現依侔竟跳進海水,用兩隻胳膊拍打起海水來,樣子看上去很歡快的樣子,它在海水中跑著、跳著,並且還招呼其他的猴子跟他一起來玩海水,可是,其他的猴子沒有一個敢過來的,依侔仍舊在海邊玩著?.

這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這一天,對那位動物學家來說可是非同尋常的一天,第一次,一隻猴子,自己下水了。

以後,一直都是依侔獨自在海邊玩耍,在海里洗澡?.

不久,島上又出生了一隻小猴子。在一個溫暖的早晨,整個小島又一次寧靜了,原來所有猴子和那位動物學家看到依侔竟然拉著那隻小猴子的手,向海邊走去。一會的工夫,他們到了海邊,隨後大家見到它們倆在海水中玩得是那樣開心、歡暢,它們向島上的其他猴子招手,讓它們也到海水中一起玩耍,但,最終仍只是它們倆在快樂地玩著。動物學家在海邊觀察著它們,竟興奮的一整夜沒睡覺,他要為那隻小猴起個名字。清晨,動物學家想出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海星”,他決定,以後島上出生的小猴,只要能去海里玩耍的,都叫它們“海星”.

不久,島上又出生了一隻小猴子,同樣是依侔帶著它到海邊,接觸海水,最後它們在海中高興地跳著.就這樣,每出生一隻猴子,依侔都會帶它去海邊玩耍。

現在依侔已有了個海星,直到有一天,島上又出生了一隻猴子,它是依侔在這個島上出生後的第一百隻猴子,但動物學家和其他島上的猴子們卻發覺這次依侔並沒有來牽它的手去海邊。

各位,猜猜看,依侔去了哪裡?

後來,動物學家和島上所有的猴子看到,那隻小猴子竟然象當初依侔那樣獨自走向海邊,小島又一次寧靜了,當大家的目光跟著小猴子移到海邊時,整個小島歡呼了――――――!

原來依侔早已在海邊等它了。

島上有了第個海星。

、需要的時候得到的滿足, 就是一種幸福!

有一個人, 他生前善良且熱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後, 升上天堂, 做了天使。他當了天使後, 仍時常到凡間幫助人, 希望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一日, 他遇見一個農夫, 農夫的樣子非常困惱, 他向天使訴說︰“我家的水牛剛死了, 沒它幫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業呢?”

於是天使賜他一隻健壯的水牛, 農夫很高興, 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 他遇見一個男人, 男人非常沮喪, 他向天使訴說︰“我的錢被騙光了, 沒盤川回鄉。”

於是天使給他銀兩做路費, 男人很高興, 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 他遇見一個詩人, 詩人年青、英俊、有才華且富有, 妻子貌美而溫柔, 但他卻過得不快活。

天使問他︰“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

詩人對天使說:“我什麼也有, 只欠一樣東西,你能夠給我嗎?”

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也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的望著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這下子把天使難倒了, 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 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 和他妻子的性命。

天使做完這些事後, 便離去了。

一個月後, 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在躺在地上掙扎。

於是, 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

然後, 又離去了。

半個月後, 天使再去看看詩人。

這次, 詩人摟著妻子, 不住向天使道謝。

因為, 他得到幸福了。

你曾覺得孤獨?你嘗過幸福的味道? 孤寂、璀璨本就是形容詞, 所有的形容詞都是比較的。 沒嘗過孤寂, 又怎知何謂璀璨的人生?

孤寂又豈非人生之必經? 人很奇怪, 每每要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其實,幸褔早就放就在你的面前。 肚子餓壞的時候, 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 幸福。 累得半死的時候, 撲上軟軟的床, 也是幸福。 哭得要命的時候, 旁邊溫柔的遞來一張紙巾, 更是幸福。 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 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你的心靈, 幸福與否, 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

、從前,有一隻烏龜和一隻兔子在互相爭辯誰跑得快。他們決定來一場比賽分高下,選定了路線,就此起跑。

兔子帶頭衝出,賓士了一陣子,眼看它已遙遙領先烏龜,心想,它可以在樹下坐一會兒,放鬆一下,然後再繼續比賽。

兔子很快地在樹下就睡著了,而一路上笨手笨腳走來的烏龜則超越過它,不一會兒完成比賽,成為貨真價實的冠軍。 等兔子一覺醒來,才發覺它輸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緩慢且持續的人會贏得比賽。這是從小伴隨我們長大的龜兔賽跑故事的版本。

但最近有人告訴了我一個更有趣的版本。故事這麼連續下去。

兔子當然因輸了比賽而倍感失望,為此他做了些缺失預防工作(根本原因解析)。它很清楚,失敗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如果它不要自認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烏龜是不可能打敗它的。因此,它單挑烏龜再來另一場比賽,而烏龜也同意。這次,兔子全力以赴,從頭到尾,一口氣跑完,領先烏龜好幾公里。

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動作快且前後一致的人將可勝過緩慢且持續的人。

如果在你的工作單位有兩個人,一個緩慢,按部就班,且可靠,另一個則是動作快,且辦事還算牢靠,那麼動作快且牢靠的人會在組織中一直往上爬,升遷的速度比那緩慢且按部就班辦事的人快。緩慢且持續固然很好,但動作快且牢靠則更勝一籌。

這故事還沒完沒了。這下輪到烏龜要好好檢討,它很清楚,照目前的比賽方法,它不可能擊敗兔子。

它想了一會兒,然後單挑兔子再來另一場比賽,但是是在另一條稍許不同的路線上。兔子同意,然後兩者同時出發。為了確保自己立下的承諾-從頭到尾要一直快速前進,兔子飛馳而出,極速奔跑,直到碰到一條寬闊的河流。而比賽的終點就在幾公里外的河對面。兔子呆坐在那裡,一時不知怎麼辦。這時候,烏龜卻一路跚跚而來,撩入河裡,游到對岸,繼續爬行,完成比賽。

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首先,辨識出你的核心競爭力,然後改變遊戲場所以適應(發揮)你的核心競爭力。在你的工作單位,如果你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一定要想法創造機會,好好表現自己,以便讓峰層注意到你。如果你的優勢是從事分析工作,那麼你一定要做一些研究,寫一個報告,然後呈送上樓。依著自己的優勢(專長)來工作,不僅會讓上頭的人注意到你,也會創造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故事還沒結束。

這下子,兔子和烏龜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它們一起檢討,兩個都很清楚,在上一次的比賽中,它們可以表現得更好。所以,他們決定再賽一場,但這次是同隊合作。它們一起出發,這次可是兔子扛著烏龜,直到河邊。在那裡,烏龜接手,揹著兔子過河。到了河對岸,兔子再次扛著烏龜,兩個一起抵達終點.比起前次,它們都感受到一種更大的成就感。

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

個人表現優異與擁有堅強的核心競爭力固然不錯,但除非你能在一個團隊內(與別人)同心協力,並掌控彼此間的核心競爭力,否則你的表現將永遠在標準之下,因為總有一些狀況下,你是技不如人,而別卻幹得蠻好的。團隊合作主要就是有關情況(權變)領導這檔事,讓具備處理某一情境能力(核心競爭力)的人當家做主。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更多我們瞭解,在遭逢失敗後,兔子決定更拼,並且投入更多的努力。在盡了全力之後,烏龜則選擇改變策略。在人的一生中,當失敗臨頭時,有時我們需改變策略,嘗試不同的選擇。有時候。兩者都要一起來.兔子和烏龜學到了最關鍵一課。當我們不在與競爭對較力,而開始逐鹿某一情境時,我們會表現得更好.

年,當古茲維塔接掌可口可樂執行長時,他面對的是百事可樂的激烈競爭,可口可樂的市場成長正唄它蠶食掉。古茲維塔手下的那些管理者,把焦點全關注在百事可樂身上,一心一意只想著一次則增長百分之零點一的市場佔有率。古茲維塔決定停止與百事可樂的競爭,而改與百分之零點一的成長此一情境角逐。

他問起美國人一天的平均液態食品消耗量為多少?答案是十四盎司。可口可樂其中有多少?答案是兩盎司。古茲維塔說,可口可樂需要在那塊市場做大佔有率。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百事可樂,要是佔掉市場剩餘的十二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當大家想要喝點什麼,應該是去找可口可樂。

為達此目的,可口可樂在每一街頭擺上販賣機,銷售量因此節節上升,百事可樂從此再也最趕不上。

結論:龜兔賽跑的故事啟發我們良多。最重要的是:動作快且前後一致的人總是勝過緩慢且持續的人,依著自己的優勢(專長)來工作,結合所有的資源且團隊合作的人,總是打敗單打獨鬥者;面對失敗時,絕不輕言放棄。最後,與某一情景競爭,而不是限定某一對手。

推薦閱讀專題:哲理故事篇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書呆子巧治無賴
下一篇: 打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