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輔導員”

[ 哲理故事 ]

校園趣事()

初夏的一天晚飯後,大一學生小智和同宿舍的另三位同學——“政治輔導員”、“沉香”、“二郎神”一起在校園的林蔭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聊天,轉了兩圈兒後,便在一處休息區圍著石桌邊坐了下來。

大家坐下後,腿休息了,可是嘴還是沒閒著,又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開了微積分在物理方面的應用問題。他們理工專業的學生大一的兩個學期,高等數學都是主課,所以討論數學問題自然是常事。

後來,小智說:“咱們別總討論理論問題了,放鬆一下吧。”

“行!”另三位都表示同意。

就在此時,附近的草叢裡響起了一聲貓的嚎叫聲,顯然是兩隻貓在打架。

貓叫聲給了提示,於是“二郎神”有了話題:“你們說:要是把一塊兒生肉和一塊兒熟肉都擺在貓的跟前,它是吃生的、還是吃熟的?”

“二郎神”本名陽儉,由於他長得五大三粗的,而且腦門正中有一小片兒柳葉形的淺色胎記,頗似二郎神的第三隻眼,再加上他的名字與楊戩同音,所以,他有了此“封號”。

聽著“二郎神”問到了貓是吃生肉、還是吃熟肉,小智立即接道:“那得看是家貓還是野貓了。”

“為什麼還要分家貓和野貓?”“沉香”不解地問。“沉香”本名叫陳翔,由於陽儉有了“二郎神”的封號,調皮的小智就自然想起還得有個“沉香”才能湊成戲,當他叫著陳翔的名字反覆唸叨時:“陳翔、陳翔,不就是沉香嗎?”於是,“沉香”就“誕生”了。

後來,小智還硬給“沉香”安排了一位孃親——三聖母,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在說小智,他對“沉香”解釋道:“完全是習慣使然。家貓歷來都是跟主人一樣吃熟食,所以它不吃生肉;而野貓沒有人餵食,所以生熟兼食。故而,我要先問是家貓、還是野貓。”小智回答。

“小智同學的答案很圓滿,可給滿分。”“政治輔導員”評判道。其實,所謂“政治輔導員”即高明是也。

從上學期開始,就開了哲學課,不少同學不喜歡這門課程,而高明跟大家不一樣,他非常喜歡哲學,而且還經常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解一些哲學問題,一來二去,同學們便送給了他這個雅號。

“我再提個問題,剛才已經提到了貓,我再提提狗。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有一攤人屎和一根骨頭擺在狗的面前,你們說它會先食何物?”“二郎神”問道。

“那還用說,肯定是吃骨頭!”“沉香”搶著答道。

“非也!非也”高明的頭搖得像不郎鼓一樣否定著。

“為何?”小智他們三個幾乎異口同聲地問。

“他會將骨頭棒子叼到屎的旁邊,用爪子摁住,然後吃屎,等最後才找個僻靜的地方去啃骨頭。”高明一字一板地回答。

他看見大家愣愣地看著他不言語,接著便又侃侃而談起來:“別以為那句‘狗改不了吃屎’是專門罵人的話,其實也正好反映出狗的習性。因為人屎在狗鼻子下是香的,又軟和、又好吃,所以它肯定先吃屎。而啃骨頭是個費力、費時的活兒,它又怕被人或別的狗搶去,自然得找個背靜的地方去藏著慢慢啃。”

“不過,用‘狗改不了吃屎’罵人也的確很形象,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有那麼多的貪官汙吏?蓋因其與狗相似的本性使然。比如金錢、美色之誘惑,往往使許多高官小吏只聞其香,而忘了黨紀國法之約束,遂行出軌越矩之事,便是此理。依此而言,某些人與狗頗為相似也!”高明又補充道。

大家沒有想到,那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被高明解釋地如此詳盡,真不愧是“政治輔導員”。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貪婪帶來的惡果
下一篇: 拍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