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師傅鬥藝
施家山有一位姓周的篾匠師傅,特別愛喝酒,他去人家幹活,總要帶上一瓶酒去,人們暗地裡叫他酒瓶師傅。他雖說早過了六十歲,但是幹活的速度不比年輕人慢,質量也不必年輕人差。找他幹活的人很多,誰家找他幹活,必須先要預約,只要他同意,安排好時間,主人就在家裡耐心地等待。
一天,有位叫張年生的人先請了周師傅來家做兩口曬筐(晾曬東西的用具),周師傅也同意來,時間也安排好了。他怕周師傅不來,又請了兩位同姓胡的師傅,還有一位姓李的年輕師傅。
動工的這天,三位年輕的師傅早早地來到了主人家,張年生說:“你們三位來得真早!”
“既然答應來你家幹活,就得來早點,你知道一口曬筐要三個工夫,我們三人到時完不成任務,開夜戰多不光彩。”李師傅說。
他們就用主人砍回的的竹子,李師傅分配各人各取什麼材料,就辦什麼材料,分工明確,各幹各的活兒。
到了吃早飯時,三位年輕的師傅已將竹篾劈好了,張年生有點著急,因為還不見周師傅的人影,不等他吃飯吧?萬一別的師傅吃飯了,人來了,就是主人對師傅的不敬。等吧?對三位師傅也是不敬,人家幹了一早晨的活兒,不給他們飯吃,像話嗎?
這時小胡師傅問道:“張叔等誰來吃飯?”
“等施家山的周師傅,他答應今天來,不知什麼原因至今沒到?”
“不用等了,周師傅很可能病了,或是將原定的日子忘記了,去了別人家,不會來了。”李師傅說。
張年生只好請三位師傅吃飯,就在三位師傅端起碗吃飯時,周師傅手拿一瓶酒走進門時,張年生不好意思說:“對不起!我以為周師傅忘記了今天來我家幹活的時間。”
三位年輕師傅同時說:“周師傅來得很早哇!”
“那天主人去我家請我時,忘了告訴他,我每頓少不了酒,今天特地去供銷社買酒,所以遲到了。”他邊說便將酒瓶放在桌子上。
張年生夫婦急忙請周師傅入座,周師傅說:“你們吃飯,我要去砍竹子。”
“周師傅沒有看見屋外的竹子?這是主人早就砍好了,你就不用去砍竹子了,吃飯吧。”李師傅說。
“我不管給誰家幹活,竹子都是我自己親手砍。”他說完,去找斧頭去竹林砍竹子。
當週師傅砍好竹子回家時,三位年輕師傅已吃完了飯,只顧幹自己的活兒,沒有時間與周師傅打招呼。
周師傅知趣地走進廚房,在小桌邊坐下了,吩咐女主人將剩菜端上桌,拿一個酒杯來。然後吩咐騰出一間空屋,空屋必須有門,他要在空屋裡幹活。
周師傅只喝了兩杯酒,吃了一點飯,然後去屋外取好材料,吩咐女主人將備好的材料拿到空屋中。
當週師傅進屋時,李師傅問道:“一口曬筐要那麼多少的竹子?”
“這個老竹筍,我不會偷吃的,你放心好了,我不會浪費竹子的。”
三位年輕師傅見周師傅緊閉空屋門,無法從門縫看清屋內的情況,也無法從窗戶往裡看,因為窗戶外事是一人多高的石岸,要想看清屋內的情況,必須開啟門。他們不知周師傅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吃中飯時,周師傅吩咐女主人,將每樣菜夾一點放在一個大碗裡,將他隨身帶來的酒瓶和一個酒杯,送到他幹活的空屋裡,他中午不出門吃飯了。女主人沒有辦法,只好照辦。
太陽落山時,三位年輕師傅合做的一口曬筐完工了。就在屋外談笑,等女主人請他們吃飯。
吃飯時,張年生來到空屋門前喊周師傅出門吃飯,說:“周師傅,您就別趕活兒了,還有兩天的時間。”
“你們最好等一會兒,曬筐還有一尺多遠的口沒有鎖完。”
張年生一聽周師傅的話十分吃驚,忙問:“您一人一天做完三個工的活?”
“稀奇嗎?我還給你家做了額外的活,如果你家不需要,你可以賣掉。”
“是什麼東西呀?”張年生問道。
門開啟了,周師傅走出門說:“小張,你將我做的曬筐,還有三位年輕師傅做的曬筐,都拿到屋外,放到地上用手用力去撫摸曬筐的竹皮子,手上受傷了,就是不合格的。然後拿到水塘邊,將兩口曬筐放入水中,先進水的就是不合格的。”
三位年輕師傅做夢沒有想到周師傅來得那麼晚,一人幹完了三人的活。他們知道自己做的曬羌皮子是不能用手摸的,一摸手上就會鑽滿竹刺,李師傅抱歉地說:“周師傅真了不起,我們認輸了,這曬筐皮子就不用摸了,也不用拿到水塘中去試水了。我承認我們做的曬筐是不合格的。”
“那不行的,你們會認為我一天完成一口曬筐,不講究質量,如果不檢驗,怎會鑑別這兩口曬筐中,那口曬筐的質量好?”
張年生只好用手輕輕地去摸周師傅做的曬筐,感覺像是摸竹墊子,表面感覺不出有竹刺存在,用力摸還是如此。感嘆地說:“周師傅做的曬筐,表面十分光滑,讓我大開了眼界。”
三位年輕師傅也用手相繼去摸,表面十分光滑,感覺不是用竹子做的。
隨後是試水,周師傅先將自己做的曬筐搶先放入水中,張年生隨後將另一口曬筐放入水中,大家只見後放入的曬筐的竹皮子上冒水泡,周師傅說:“快將進水的曬筐撈起來,不然沉入水塘底再撈就麻煩了。我的一口就讓它躺會兒吧。”
在水塘邊看熱鬧的人們感到很吃驚,不見周師傅做的曬筐不進水,有人問周師傅是不是在曬筐的皮子底面打了蠟,摸不傷手,放入水中不進水?周師傅笑著說:“我幹什麼要作假了,等曬筐撈起來,你們仔細檢查一下,看看表面是否有蠟?”
曬筐撈上來以後,一些好事的人仔細檢查,不見竹皮子表面塗有蠟,有很多人問他,曬筐皮子的表面為什麼沒有竹刺?又為何不進水?周師傅笑著說:“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奉告的。”
周師傅回到家,從空屋裡拿出三擔箢篼,說:“如果不是趕做這一擔箢篼,可能要比三位年輕師傅提前一個多時辰(一個時辰就是兩小時)完成活兒。”
李師傅又是大吃一驚,說:“周師傅您今天做了四個工夫的活兒,質量非常好,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打死我也不會相信的。我聽說過有位酒瓶師傅,去人家幹活,總要帶上一瓶酒,每頓都要喝酒。”
“我好喝酒,一日三頓都喝,一天就是一斤酒,酒都是我隨身帶的,只有少數的家窮的主人拿不出錢來,我就不收錢,家境好的給錢的,我只有人家多幹點活,算是抵算酒錢吧。”
吃飯時,三位年輕師傅恭恭敬敬地向周師傅敬酒,其實他們是不喝酒的,他們是為了向周師傅表示歉意,見周師傅來得晚,愛喝酒,認為好喝酒的師傅沒啥本事。
周師傅邊喝酒邊說:“年輕人不要瞧不起年老的師傅,我年輕的時候,一天能完成兩口曬筐,現在人老了,手腳慢了。你們的心中想問,我為什麼幹活比你們快。我給你們透露一點,除了手快之外,就是選好竹子,竹子沒選好,手再快也很難多做活。我今天關門幹活就是不讓你們發現竹子的秘密。這個秘密我的師傅也沒有說,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做什麼活,應該選什麼樣的竹子,心中有譜。喝酒,幾十年養成的習慣,每天一斤,分三頓喝,多一點不行,少一點也不行。”
三位年輕師傅分別向周師傅道歉,說自己見了貪酒的人就厭恨。現在見了周師傅乾的活,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自己不是做篾活的人,請師父就請周師傅,只要周師傅同意來,就是等半天時間也願意,愛喝酒多做些菜也值,因為周師傅多幹活,划得來。
這周師傅趕了一天的活,累得夠嗆的,可心裡感到高興,今天原不打算與三位年輕的師傅鬥藝,是他們比自己這麼幹的。
本文為吉瑞原創,網路需要轉載,請註明出自《》須經本人同意。聯絡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