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提過,見到今年以來的幾個月中,園林工人被老天爺小小地捉弄了三次:他們不澆綠地,天不下雨,而他們一澆地,老天就下雨,每次都巧合!
其實並不是老天故意捉弄他們,而是他們自己懶,你多澆幾次地不就行了。
自從第三次被捉弄之後,工人們似乎明白了是自己的原因,所以,他們澆地勤了,而老天也不跟他們開玩笑了。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凡是尷尬的事,多數都是事出有因的。所以,做事要以不違常理為度。
說到了“度”,講一個有關“節約”的小故事,只不過有些另類。
某生產單位有一位中年工人,姓施。老施生性節省,幾乎到了極點。
單位發勞保品,除了工裝、防護用品以外,還有洗滌用品等等,後者是讓大家用來洗工作服的。
單位發的洗滌用品,最早是肥皂。後來興起了洗衣粉,又改為發洗衣粉。再後來,採購人員發現洗衣膏上市了,比洗衣粉還好用,於是,單位又改成了發洗衣膏。
自從發洗衣膏之後,在單位公共浴池洗澡的工人們發現,老施每次洗澡時不用洗頭水、香皂,而是用洗衣膏。
有的工人善意地提醒他:“洗衣膏含鹼量大,傷面板。”而老施卻不以為然地說:“管它呢,只要省錢就行。”
善於節約是一種美德,但凡是都要有度,若是像老施那樣,如此“節約”,也算極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