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戚的女兒丹丹兩歲多了,剛入幼兒園。丹丹的嘴很巧,除了愛唱歌、會跳舞,還能背誦古詩詞。最近,小戚又教會了孩子算術。
這一天晚飯後,小戚帶著丹丹在樓下跟一群老太太、小媳婦們乘涼。大家七言八語、孩子們嘰嘰喳喳,很熱鬧。
孩子們玩著玩著,丹丹就唱起了兒歌,挺好聽的。她剛唱完,小戚就對她說:“丹丹,咱們算算術吧,好嗎?”
“好!”丹丹奶聲奶氣地答道。
“一加一等於幾?”小戚問。
“等於二。”丹丹應聲答道。
“一加二等於幾?”小戚又問。
“等於三。”丹丹又答道。
“二加二等於幾?”小戚接著問。
“等於四。”丹丹沒有被難住。
“四加四等於幾?”小戚加大了問題的難度。
“等於八。”丹丹略微思考了一下,還是答了出來。
周圍的大人們都鼓起了掌,大家不由得對丹丹的超聰明嘖嘖稱奇。
就在這時,一個上小學的男孩兒湊過來插了一句:“八加八等於幾?”
“等於四。”丹丹連喯兒都沒打,就說出了答案。
人群裡有文化的女人們嘻嘻地笑了起來,而小戚則不高興地對那個男孩叱道:“誰讓你瞎問的?!”男孩兒不好意思地吐了一下舌頭跑開了。
其實,男孩兒沒有任何錯誤,只是他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提出的問題,歪打正著地破壞了小戚和丹丹的“背誦”表演。
為何說母女倆是“背誦”表演?緣於自然規律。
人的生長是一種自然現象,既是自然現象,便有其難以抗拒的規律。一般而言,兩、三歲的孩子,其腦子裡尚未形成數理邏輯思維,慢說普通人了,即便是那些早已成名的大科學家們,在這個年齡段,其數理邏輯思維幾乎亦為零。
根據這個道理,算術對於丹丹而言,就跟背詩詞、背歌詞一樣,都是純粹的機械性記憶。她的媽媽出的算術題,全是在家時教給她以後硬記住的。所以,她說出的答案,與其說是“算”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背”出來的更符合實際。
而在媽媽還沒有給她灌輸“八加八等於幾”的問題之前,自然她不會說出準確答案了。
家長們有時喜歡教孩子一些遠遠超越其年齡接受能力的知識,這倒也不為過,但是此時家長心裡一定要清楚:孩子即使記住了,也不一定是真的理解了,大多隻是單純地記憶罷了。為此,大可不必拿出來炫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