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智有個年輕的同事名叫阿誠,名如其人,非常誠實可靠,而且特別迷信專家,遇事總要找個專家評價、論斷的來做為行事的依據。
那一年,阿智他們單位組織例行體檢,一位中年男職工的肝癌篩查專案被檢查為陽性。隨即,他便去醫院診治,被確診為肝癌後,按照醫院的安排化療,前後僅僅維持了三個月不到,他就戀戀不捨地離去了。
逝者在體檢前毫無患病的徵兆,可是被檢查出問題後,他的生命之旅很快就到了盡頭。一時,單位的職工們談癌色變:一是因為其病程發展之快,令人恐懼;二是發現有病之前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防不勝防;三是其普遍性,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可能存在隱患;而最為令人沮喪的卻是,據專家說人人身體內都有癌細胞存在,其潛臺詞就是,人人都有患癌的機會!
光怕也沒有用,還是有人主動地採取行動,有一位年輕職工從網上搜到了一條資訊:稱多吃鹼性食物能對癌症起到預防作用,如海帶、胡蘿蔔、黃瓜、大豆、番茄、蘋果等等。
此等“養生防癌”的妙招,很快便在同事們之間流傳起來,大家覺得有救了!
而阿誠聽到這個“喜訊”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上網查詢專家的意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一條:“專家表示,人體存在完善的調節機制,能自動調節酸鹼平衡,多吃鹼性食物可防癌的說法不科學。”
阿誠找到了依據之後,就以此“專家的話”向那些信奉鹼性食物防癌的年輕同事潑冷水,由於雙方的觀點截然相反,於是幾個人就在辦公室裡爭執了起來。
恰在此時,阿智經過此處,聽見人們嚷嚷,便伸頭看了看。在年輕人們的心目中,阿智是比較有智慧的,所以,就有人拉住他做評判。
當阿智聽明白了阿誠與其他青年爭論的焦點之後,他笑了:“我當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兒。”他轉過臉兒問阿誠:“專家說人體存在完善的調節機制,能自動調節酸鹼平衡。既然人體的調節機制那麼完善,是否就意味著人們不會生病了?可是,為什麼每天醫院裡的患者多得就跟趕大集一樣呢?”
阿智提的問題太尖銳了,阿誠茫然地搖了搖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於是,阿智繼續說:“其實,很多的時候專家的話是自相矛盾的,他們一方面把人體的調節機制說得十分完善,另一方面又在治療癌症時誇大手術、化療、放療這些明顯傷害人體機能的治療方法的作用。只要有一些這方面常識的人都知道:專家的話不能不聽,但是卻不能全信,否則吃虧的準是你自己!”
接著,阿智又說:“剛才你們說的鹼性食物多是蔬菜和水果,即使它們不能防癌,平時多吃一些肯定也對身體有益無害,就大膽地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