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見效

[ 哲理故事 ]

小智上小學三年級之前,不喜歡語文課,尤其反感造句。並不是他的腦子笨,而是興趣不在這兒,他特別喜歡數學,而且學得極好,經常考滿分。語文老師沒少明示、暗示他:別在學習上成了長短腿兒。但是,老師怎麼說都沒有用,後來老師想:響鼓得用重錘,對於小智這樣並不笨的同學,僅用蜻蜓點水式的方法很難奏效,得瞅機會狠敲他一次。有一次,語文老師留了家庭作業,包括生字、造句。第二天下午頭一節是語文課,老師抱著一沓子作業本進了教室,班長小明連忙要接過作業發下去,可是老師卻說:“最上面的一本給我留下來。”小明瞄了一眼,那個本兒是同桌小智的,他心裡立時明白了:小智準是又在作業裡出了洋相,該挨老師的喯兒啦。上課了,老師清了清嗓子說道:“同學們!昨天留的作業,大部分同學做得不錯,但是卻有個別同學明顯是在敷衍,這裡有一本作業,我念一下這個同學的造句,大家欣賞一下。”他又接著講:“一個是用‘沉著’ 造句,這個同學的造句是‘水裡沉著一個人’;另一個是用‘冷靜’ 造句,這個同學的造句是‘天真冷靜悄悄的’。大家說,這算造句嗎?”“不算!”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尤其女生的音調更高亢,隨後同學便笑成了一團。唯有小智沒有笑,他笑不出來,因為他昨天是故意胡亂造的句,沒有想到老師卻認了真。接下來老師又講了一些什麼,小智沒有聽進去,他低著頭在想:“以後一定要在語文上多花些力氣,攆上去!”後來,小智確實在語文上下了真功夫,不過也沒有用太多的精力,但是從此以後的各個學期,他的學習成績都是全科優良,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中學,這在同學裡面並不多見。多虧了當初語文老師那一“錘”,而且一“錘”見效!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小紅花兒
下一篇: 並行的鐵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