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孩子挑食

[ 哲理故事 ]

不少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這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也可能是孩子在某種食品上吃過虧,結果都一樣,造成孩子不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記得有一次,阿智老家的二表姐帶著孩子——阿智的小外甥來家裡小住。吃飯時,阿智指著一盤炒雞蛋對外甥說:“吃這個,挺香的。”誰知外甥還沒有反應,二表姐就介面說:“他不吃這個。”後來的幾天,阿智果然沒有見過外甥吃炒雞蛋。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重複幾次之後便會在孩子的頭腦裡形成思維定式,這種食就算挑成了。家長應該做的是,無論孩子愛吃、不愛吃某種食品,只要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利,都應該設法引導、鼓勵孩子吃。阿智記得兒子小智小時候也挑食。那還是小智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晚飯,幾樣菜裡有一個是涼拌糖醋白菜心兒,很清脆爽口,可是小智卻不願意吃。看著孩子不愛吃白菜,阿智就想了一個主意。他自己先吃了一口,對小智說:“你聽聽,好聽、不好聽。”然後湊近孩子的耳朵嚼了起來。小智聽見爸爸“咔嚓、咔嚓”嚼菜的聲音,高興地說:“好聽。”隨後,阿智又給小智“下套兒”:你也嚼嚼,讓我聽聽。”孩子經不住“誘惑”,便立即也吃了一口白菜對著爸爸的耳朵嚼了起來。“我沒有聽清,你再嚼一次。”阿智說。……就這樣,一盤兒白菜心兒讓父子倆做著“遊戲”給“玩”沒了。以後,小智喜歡吃白菜了。阿智以為,自己的方法是十分正確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弱小的爭吵聲
下一篇: 勇者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