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中午休息時,阿智去大賈子的辦公室找天兒聊。剛走到門口,便聽到裡面放著現代京劇《沙家浜》智斗的唱段,阿智推門進屋,看見大賈子正聚精會神地聽著戲,老宋也在,聽得也很入神。於是,阿智沒有出聲,只是向兩人招了招手,算是打招呼。大賈子也衝阿智擺了擺手,示意他隨便坐。等聽完了阿慶嫂那段名唱:“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之後,老宋忍不住學著刁德一的唸白:“阿慶嫂,真不愧是開茶館的,說出話來滴水不漏,佩服!佩服!”聽完了戲,大家開始發表議論了。阿智先道:“人在職場上說話、做事,要是能像阿慶嫂那樣做到滴水不漏就好了。”“難!阿慶嫂那是在白色恐怖下,稍微疏忽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她的警惕性極高,才能與刁德一巧妙周旋。而我等現在沒有那種惡劣的環境,精神上是相對鬆弛的,就很難做到滴水不漏了。”老宋發表感慨。“宋公說的有道理,外部條件很重要,所謂時勢造英雄是也。”大賈子附和老宋說道。“其實細細琢磨,就連那些流傳千百年的名篇、名作也未必能做到滴水不漏,而是存在瑕疵。”老宋話鋒一轉,扯到了文學上來。阿智和大賈子都知道,老宋對古典文學有一定的研究,所以便全做出了洗耳恭聽的姿態。老宋一看這倆人挺願意聽,便接著道來。“《木蘭詩》熟悉吧?”他問道。“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阿智就熟悉詩的頭兩句,立即拋了出來。“對!《木蘭詩》寫於北朝,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講述了木蘭姑娘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不過,我反覆琢磨,這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在敘述上也有問題。”老宋侃侃而談著。“哪一句有問題?”阿智不由得插嘴問道。“就是那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既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那麼木蘭就想替父從軍,沒有問題呀?”阿智辯解道。“偏偏就是‘無大兒’和‘無長兄’給敘事留下了疑點:‘阿爺無大兒’和‘木蘭無長兄’是何意?很明顯是說木蘭沒有大哥,對不對?“對呀!”阿智和大賈子異口同聲地回答。“詩中只是說木蘭沒有大哥,卻未說明她沒有二哥、三哥、……。此便是微瑕所在。”老宋解釋道。“哎!按照宋公這麼分析,似乎真有些道理。從古至今, ‘長兄’ 在家族中除了指大哥以外,確無他意。所以,按照詩的字面,只能理解為木蘭沒有大哥。”大賈子開始支援老宋的意見了。“木蘭是有姐姐、有弟弟的,這在詩的末尾有所交代:‘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所以,看完了通篇詩句,可以知道前面的‘阿爺無大兒’說的沒錯,確實木蘭的父親只有小兒子,而沒有長子。錯就錯在後面的‘長兄’上,我想,最初詩裡是用的‘兄長’二字,明確說明木蘭沒有哥哥,而弟弟當年尚且年幼,所以她才萌生了替父從軍的念頭。估計是後來的人們在一代一代的流傳中,為了符合韻律,因為‘兄’和‘徵’是相同的韻腳,才有意給顛倒了過來,倒是合轍押韻了,卻把意思給弄擰了。”老宋的分析有條有理,不由得賈、智二人不信。“宋公!真服了你了。那些文學大家都沒有看出來的問題,硬是讓你給挑出來了。看來你當阿慶嫂是綽綽有餘了!”大賈子由衷地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