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梅嫂

[ 哲理故事 ]

雨中,那位頭戴花斗笠,身穿花格襯衫的插秧女還在。瞧她褲子捲到小腿肚上,襯衫袖子捲到小膀上,戴著一付幔袖,左手拿著半把秧,右手一棵一棵飛快地插進田裡。她眼睛始終是緊盯著手中的秧,一直是低著頭,那怕是雨水掛滿她的臉龐,也只是偶爾把頭甩一甩,又低頭繼續栽起秧來。附近幾百畝的水田裡只有她一個人在靜靜地栽著。她就是我舊時的鄰居玉梅嫂,提起玉梅嫂,那可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噢。高中畢業兩年後嫁給我隊凡明哥,凡明哥在公社衛生院做合同工,在大集體年代,雖然工資不高,但小曰子過的卻有滋有味的。但好景不長,凡明哥在上班的路上被汽車撞了,落了個終身殘廢。雖然那個汽車主兒賠了一些錢,但不到兩年功天錢就用光了。八十年代初,全國實行大包乾,玉梅嫂家在分集體資產時,一沒分到牛,二沒分到馬和驢,更不要說分到隊裡的二臺手扶拖拉機了,因為她家每年都差生產隊很多錢。隊長老袁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最後經隊委會研究,決定無償送一頭老母豬給她飼養。

這頭老母豬對她家的幫助雖然很大,卻不能當牛和拖拉機使用,每到犁田插秧季節,有牛,有馬,有手扶的人家都忙的轟轟烈烈的,而玉梅嫂家卻靜悄悄的。上中學的兒子說;''媽,我們用鍬來挖。""兒子你只把你的書念好,田的事有媽呢!"

玉梅嫂起早貪黑的犁地,餓了吃一口乾糧,渴了就喝一口溝裡的水,三四天幾畝地也就挖完了。抽水。用釘鈀鏤地,一個女人堅持著。

每年插秧季節,都是她家在全隊最後,和她要好的幾戶人家,在忙完自家的田裡活後有時也來幫忙,我毌親就給她家忙過好幾年。

玉梅嫂心靈手巧,心腸熱。鄰里關係相處的都很好,東家買二尺布叫她給兒子做一條褲子,西家買一塊花布叫她給女兒做一條裙子,她總是有求必應。有一年她還用藍洋布給我做一個書包呢。同學們都誇我的書包式樣做的好看,最後我的書包在淮河中學成了流行式了呢。

玉梅嫂的文化程度很高,上高中那年,我一道解析幾何不會,她卻三下兩下的解出來了。到現在我還為她婉惜,那時招收教師,招聘幹部考試,她如果參加考的話,肯定能考上。

玉梅嫂不但文化程度高,飯菜燒的也好,本莊大凡小事都是她掌勺,我結婚的喜宴也是她的傑作。

如今,玉梅嫂老了,但風姿尤存。你看雨中那位頭戴花斗笠,身穿花格子襯衫的女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