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淨土

[ 哲理故事 ]

對於幼年的孩子予以德育,是一個家庭責無旁貸的事情。與其去埋怨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充滿著爾虞我詐,就不如從我做起、從幼兒做起,及早地對自己的孩子施以一些向上的、正統的啟蒙教育。話說這一日,阿智外出散步,走在綠地間的甬道上。只見前面一位半老的婦人領著一個約莫兩歲上下的男孩兒,他們興許是祖孫倆,一老一小走到一片花叢處停了下來。剛才看見小男孩兒走路時有些步履蹣跚,想來他學走路是比較晚的,腳步還不算堅實,不像同齡的孩子那樣已經會跑了。可是,阿智隨即卻發現男孩兒的手可比腳靈活得多:他站在一株花卉前,兩隻小手毫不費力地便擰下了一朵大大的白色花朵。此時,他的奶奶(或姥姥)站在旁邊無動於衷地看著,未加絲毫地制止。“小朋友應該愛惜花草、愛護公物。”阿智腦海裡忽地蹦出了這個教育孩子的語言,但是他卻沒有說出口來,因為他覺得,自己沒必要閒得百無聊賴地去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以招來人家大人的白眼或揶揄。不過,阿智向前走時,眼睛卻始終是看著孩子的,可喜的一幕隨即出現了:孩子已經注意到走來的阿智一直看著自己,於是他忙扔掉了手中的花朵,將雙手背在背後。啊!孩子的心靈還是純淨的,已經意識到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孺子可教!叵耐無人教之:阿智不好意思教他、而他的家長又無意識教他。事後,阿智想了許多:首先,是自己的不對,沒有及時地制止和教育這個男孩兒,不過,好在自己還是用眼睛代替了嘴巴,間接地起到了“譴責”作用;其次,男孩兒奶奶(或姥姥)更不對,她看見自己的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竟然無動於衷,實際上起到的作用是縱容。幾歲的孩子做不了大事,但是他(她)的心靈猶如一片淨土,既純淨、又肥沃,可以接受和滋養任何東西,無論邪的、還是正的,而此時,家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毋庸諱言,孩子年幼的時期,是良好品德養成的最佳階段,家長們可千萬別忽視了!也不要將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希望完全寄託於幼教、寄託於學校,家庭有著更大的責任和最有成效的機會。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演員與男孩
下一篇: 看看那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