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腦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單位的工作人員離開了電腦簡直就不知道怎麼幹活了。話說有一年,某單位新購進了一批電腦。來了新的,自然就要淘汰老的、舊的。不過,舊微機不值錢,不處理吧,還佔地方,於是有人向單位領導提了一個好建議:“不如將這些淘汰下來的舊電腦捐給貧困的農村,單位還能在市裡落下一個扶貧的好名聲。”領導一琢磨挺有理兒,就採納了這個建議,並責成小張去落實此次扶貧行動。按照領導的指示,小張先去市裡主管扶貧工作的部門聯絡,經有關工作人員指引,小張去了某某貧困村。該村的一位負責人老趙接待了小張,聽明白了他的來意之後,便說:“我先帶你去村文娛室參觀一下吧。”聽了老趙的話,小張心裡不由得暗笑:“一個貧困村還有文娛室,是不是太誇張了?”當然,他出於禮貌,心理活動並沒有顯露出來,而是隨著老趙去了娛樂室。等到小張跟老趙進了娛樂室之後,他大吃一驚,室內整整齊齊地擺著大幾十張電腦桌,全配著嶄新的電腦,有聯想的、有同方的等等。從那個村子回來後,小張向單位領導彙報了看到的情況,最後他說:“他們的電腦不僅挺新,而且全是品牌機,單就從電腦看,人家貧困村並不比咱們窮。”顯然,單位的舊電腦拿不出手了。不過,既然已經在市裡的扶貧管理部門“掛了號”,總得有個結果呀。最後,經過與該管理部門協商,小張他們單位捐獻了兩萬元的扶貧款。有了這次“扶貧”的經歷,小張開始留心起了貧困村的訊息。後來他透過種種渠道瞭解到:很多所謂的貧困村、貧困鄉、甚至貧困縣,其實並不是很貧困的,全是靠疏通關係弄來的“貧困的桂冠”。顯然,其中不乏腐敗問題。這些不太窮的村、鄉、縣何以要弄一個“貧困”的帽子戴呢?原來這個“桂冠”用處著實大:既可以得到上級政府的資金扶持,還能得到社會上的單位、團體的資助,這可比自己苦幹滋潤得多呀——躺著就能掙錢!而真正貧困的村、鄉、縣卻往往在評選中落選。試想,那些把持關口的貪官汙吏們沒有一個吃素的,真窮的村、鄉、縣拿不出足夠多的錢財賄賂這些現代的和珅們,輪不到他們上榜就是再自然不過的啦。於是網上就有了這樣一條小道訊息,也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有一次評選貧困縣,某窮縣落選了,縣領導無奈地跟同事們解釋:“咱們這次在貧困縣的評選中沒有被選上,說明了什麼呢?原因就一個——咱們的確太窮!”一語道破天機。不管別人信不信這條小道訊息,小張卻相信這是真的。他還常對別人講:“並不是所有的貧困村都是真貧困。”看來《紅樓夢》裡的那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還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