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下午,阿智騎車去市區的超市採購,等他回來時,天已經擦黑了。當他騎到小區的大門口時,恰逢一對青年夫婦帶著一個約莫四、五歲的男孩兒也往院兒裡走,於是,阿智停下了車子。小區的大門中間的大部分是給機動車留的,有攔車杆兒,僅在側邊給行人留了一個窄口,兩輛腳踏車並行都通不過,所以,阿智停住給那一家三口讓一下是出於禮貌。也就是在這一讓之間,阿智聽到了一通“高論”。那個男孩子似乎是在撒賴,不願意走,孩子爸爸立刻蹲下身子要背孩子,顯然這小夥子夠上一個慈父了。就在這時,少婦——孩子媽媽說話了:“你奶奶明天就過來了,叫她給你買!”她的話音一落,阿智馬上意識到:這個主兒有啃老兒之嫌。少婦接著又補充道:“你爺爺、奶奶明天都過來,叫他們給你買靴子,那麼貴,……”她還在說,似乎是怕站在一旁讓路的阿智沒有聽明白。但是,阿智已經不屑一聽了。他頓時反感地想到:“當家長的,焉能如此教兒?!”那個少婦區區幾句話已經將事情表得挺明瞭:顯然她的孩子在商場或小攤兒上看到了自己喜愛的靴子,家長嫌貴不願意給買,所以孩子才不高興地撒賴不願意回家。因為經濟原因、或者孩子要的東西不當等等,家長不給買,並非說不過去。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明道理,想必孩子會通情達理的。可是,這個少婦自己因為嫌貴,卻慫恿孩子去跟爺爺、奶奶要錢買,確實有些太可氣!做為爺爺、奶奶,有時出錢給孫子、孫女買些東西,或者給兒子、兒媳一些錢做為生活補貼,只要老人是自願的,也未嘗不可,反倒顯出了長輩體恤晚輩的一份情意。但是,要強調一下,這一定是要他們自願,不能強求、甚至強迫。做兒女的想方設法從老人手裡套錢,如這個少婦,慫恿孩子去跟爺爺、奶奶要錢,其行為不僅不良,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可以想象,第二天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來了,小孫子一鬧騰,老人肯定會乖乖地掏錢,少婦的如意算盤打得挺準。不過,這只是小利。長此以往,此法用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滋生貪念,若其本質變壞了,將來很可能就會走上一條邪路,此乃大弊是也!由此,進言年輕的父母們:教子者,務請記住劉先主那句名言“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本文為隨寓而安原創,版權為個人所有。並標明作者。如果紙媒刊載,須經本人同意,敬請與本人聯糸:MENGJIA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