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的傳遞!

[ 哲理故事 ]

崇高的理想來自於高尚的生活目的。革命家陶鑄說:“理想的問題,實質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奮鬥目標呢?什麼樣的社會才是最有理想的社會呢?這是和一個人的世界觀密切聯絡著的。”

理想中“理”制約著想,它不能是神奇幻想,更不能是胡思亂想,而是必須含“理”的想。理就是客觀規律,就是歷史潮流。順應歷史才能實現理想,不符合歷史潮流,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於事。例如: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國古代的偉大學者和思想家,但當時不但未被重用,而且顛沛流離一生。而管仲,蘇秦,張儀等人或被諸侯尊為相父,言聽計從;或被分為相國,掌一國之權柄。是孔子,孟子與管仲,蘇秦,張儀的智力相差懸殊嗎?又如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大破拿破崙三世,造成拿破崙三世以下法國將帥多萬士兵被俘,死傷萬千多人,導致了第二帝國的顛覆。是拿破崙三世的才能不如俾斯麥嗎?

這個問題不應該從智力與才能中尋找答案,而必須從人才與時代的關係中尋找金鑰匙。

原因是,在春秋時期,周天子王權落榜,封建貴族互相爭霸,在這樣的時代孔子提倡以“抽象道德”來教化天下的學說就遠遠不如管仲的“改革政策”順應時勢。而在戰國時代,國家已逐漸趨於統一,形成強吞弱,大滅小的兼併局面。當時,蘇秦,張儀的“合縱策略”就比孟子“實行仁政”的主張高明。結果是,孔子,孟子未被用之,並不是孔子,孟子的智慧和才能不如管仲,蘇秦,張儀,也不是諸侯不善用人之過,而是那個時代的趨勢使然。

在周朝末年,不適合於孔子,孟子之道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孔子,孟子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顯然是不宜的。至於,拿破崙三世敗於俾斯麥,則是由於他逆時代潮流而動的結果。德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全德國民族統一問題更加迫切了,拿破崙卻指望透過對普魯士的戰爭來阻止德國的統一,並違背了法國人民渴望和平的意願,所以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孔聖人之不受重用,拿破崙三世敗於俾斯麥的事例說明凡是人才,都要順應歷史潮流,獻身於時代提出的新課題。

世紀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華盛頓,就是在反對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中湧現出時代的巨人。他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代表了當時美國人民的利益,成為世界歷史上傑出的人物。但是,美國的獨立,即不是華盛頓一個人的創業,也不是他手下位勇士的戰功,而是他們把州人民所具有的獨立精神得以發揮出來罷了。即使當時戰敗,一時未能成功,但還會出現華盛頓,位勇士……

總之,美國人民必然要獨立。馬克思早指出:“如愛爾維修所說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

時代造就了人才,是時代的潮流把人才推到了歷史的舞臺,順應時代是人才成功的規律。無論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科學的發展,又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都有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只有掌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探索時代發展的脈搏,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掌握時代的脈搏,具有遠見卓識。歷史上有許多由於其遠見卓識而使他們功若丘山,名耀日月的巨星泰斗,也不乏由於缺乏遠見卓識而失敗的人物。漢代的賈誼就是其中一個。宋代蘇軾作《賈誼論》,說,賈誼才學雖高,但不善於分析和利用當時的形勢。就其原因,“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理想反映著一定時代的特徵,只有掌握了時代的脈搏,心率。才能使你在樹立理想時有著充分的客觀依據。當今時代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壯懷激烈的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也是競爭激烈的時代。

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如準備好了,就請進實驗室,如沒有就好好在外繼續武裝自己。理想與奮鬥的名詩:詩曰:“妙算還從拙中來,寓公智叟兩分開;埋頭苦幹是第一,發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你有理想,且準備好了,就進實驗室。

要……想……能……試……就要想辦法進實驗室。

世界觀制約著成才者可能達到的學業成就,一個人固然不能等樹立起無產階級世界觀再去談成才,我們也不能過於責備成才初期的個人動機,但如果不在改變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不斷升高心中前進的“橫杆”,那他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

史載,漢高祖劉邦帶領起義軍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陽後,一進秦宮就被一片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宮殿,一群群婀娜動人的美女,一堆堆珠肌煥彩,金光耀眼的珍寶迷住了。把個土包子劉邦看得眼花繚亂,樂得心花怒放,一步也不願走出咸陽宮了。大將樊噲見此情景勸道:“沛公欲有天下呢,還是想做個富翁就滿足了呢?”劉邦被問得默然無言,只是呆呆的坐在那裡出神。後來,樊噲又請軍師張良一同來勸劉邦。張良說:“秦為天道,故今得至此。公為天下除殘去暴,首宜反秦弊政,力於更新。今始入秦,便想據此為樂,恐昨日秦亡,明日公亡。何若為一時安逸自敗垂成?”這一席話說得劉邦翻然悔悟。他毅然起身出宮,封府庫,閉宮室,召集父老豪傑,約法三章,遂大得民心。

後來楚漢相爭,劉邦以“欲有天下”之志激勵自己,終於戰敗了雄心勃勃的楚霸王項羽,當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古代有位思想家曾把各種“私慾”當作,“兵臨城下,圍攻我們,蹂躪我們,霸佔我們”致使人才敗壞的主要原因。其實,障礙成才者雙眼的,不但有金錢,榮譽,地位等,而且更深刻的是世界觀上的原因。魯迅先生對人才成功的道德品質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論。他認為要造就人才,一,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他多次說過,“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便有光明。”二,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進步的思想。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三,提倡利人道德。魯迅先生提出一個人應該,“隨時為大家想想,謀點利益就好。”四,必須有愛國的感情。“一個國家軟弱,首先是這個國家的人軟弱。國人不覺醒其能強國;國人強健,雄厲無前,屹立於天下”。五,提倡認真。他說:“認真的尺度要把握平衡,少了如生病,多瞭如玩命。”魯迅說,君子以德潤身。是啊!道德品質的形成才是世界觀最高的階梯!一個缺乏才的積累,一個缺乏精神養料,一個缺乏智慧,道德,認真世界觀的人,怎麼能成才呢?沒有知識的雙翼,沒有道德的動力,沒有理想的高度,怎能飛躍?

假使劉邦當時迷而不悟,以做個富翁為滿足;那就難免被項羽所擊敗。可見棄小志,圖大志對人生的事業是多麼的重要。

青年要過“名利觀”,一些人為了留下自己的名字費盡心機。最有名的算是古希臘建築師索斯特拉特,他為了自己的名字和他的建築長存,他想了一個妙方——在留名處先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在這上面圖上一層石灰,在在石灰上刻上公元前第三世紀,埃及統治者托勒密的名字。他想這樣,石灰被風雨侵蝕脫落後,托勒密的名字便化為烏有,索斯特拉特的名字便凸顯出來,與塔長存了。多麼幼稚的人,就你一個建築師怎麼能掩蓋住統治者的風采。愚蠢之極的鬧了笑話,還以為人們好糊弄。更為惡劣的是,在愛菲斯城有一座被列為“世界七大的奇蹟”之一的阿基米德神殿,這神殿花費了年的時間才建成的,是古代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稀罕品。可是有一個叫格羅斯特拉特的人,卻放火燒燬了它。原因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他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名字能被歷史記載下來。

想要了解名利,就得讀讀十九世紀英國作家薩克雷,寫過一部揭露貴族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長篇小說《名利場》。人們為了追逐一個“名”字,為了出人頭地,飛黃騰達;追逐一個“利”字,為的是紙醉迷金,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名利場就是上流社會的最終生活!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的瘋狂,有人為了智慧而被歷史收藏,有人為愚蠢而被歷史淹沒;有人為了高尚而被人們景仰,有人為卑劣而被人們遺棄;有人為了勇敢而被人們稱為英雄,有人被怯懦而被人們罵的苟血。聲名,榮譽,褒獎的幸福,懲罰的災禍,就是前者和後者最終的結果。你的目的論,你的災變說,你的第一槍就是導致你結果的最重要的步驟!

有人提出說最終的結果還不是一樣!那我要告訴你,不一樣。你沒有經歷過死亡前的恐懼,所以你不知道;如果想做實驗,你先暈一次,在那一刻你便能知道最終的結果是,黑暗和吞噬還是光明的再現!你一定會知道惡生和善生的不一樣!地獄天堂的路是現實中的路,請各位選擇好自己的現實路,走好未來的天堂地獄路!

青年人要過“苦樂觀”,以苦為樂,以苦為榮,自找苦吃,是奮鬥者必須具備的崇高品質。為了開創文明,為了人類的進步,怎能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呢?一個有智青年怎能不管家人,不管社會,不管國家,不管地球呢?生在這樣的好時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戰爭,不愁瘟疫,就真的滿足於現狀了嗎?那些前人的智慧連續性就要停止了嗎?那些前人的理想創造性就要止步了嗎?那些古人的智慧概念要模糊了嗎?那些古人的理論實踐要遮蔽了嗎?

聽過我們國家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喉音哼遍嗎?一個字哼二十多遍,笑著說,不……苦!馬廄實驗室裡的居里,冷風颼颼,寒氣逼人,手凍僵了,嘴哈哈……愛迪生歲還在實驗室裡實驗。富爾頓光在巴黎進行蒸汽推動模型實驗就長達年,經過無數次失敗,“富爾頓蠢物”才變成了富爾頓勝利!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觀測氣象堅持年不間斷,就算在晚年全身麻痺,生命垂危,他還用顫抖的手握筆寫下最後一個字,那多萬次的觀測記錄就是他的風雨人生!這些人都苦瘋了!他們真是以苦為樂,以苦為榮,自找苦吃。他(她)們真的在人類科學的基礎路上苦瘋了!

如今的我們有多苦?還在抱怨什麼呢?還在那種私慾裡唸經呢?宇宙賦予你的是什麼?請交出來!不要掖著藏著,是金子的開始發光吧!

青年要過“榮譽觀”,榮譽是個試金石,凡有建樹的人,都不必驕傲。愛因斯坦面對榮譽表示淡漠的態度;居里面對榮譽卻感到厭惡,嫌煩的態度;法拉第面對榮譽,說,“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並且我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卻從來不曾為追求榮譽而工作。”與法拉第齊同名的電學家富蘭克林,在給自己撰寫的墓誌銘上,隻字未提那一大堆頭銜,僅寫著:“印刷工富蘭克林”。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對社會賦予他(她)們的榮譽,地位卻是如此的不屑一顧,不正是體現了他(她)們的崇高品格嗎?還是愛因斯坦說的好,他說:“啟發我並永遠使我充滿生活樂趣的理想是真,善,美……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標——財產,虛榮和奢華。從青年起,我總覺得是可鄙的。”

莊子說過:“名者,實之賓也”。先進人物總是把事業置於名聲之上。在他們看來,榮譽和地位不過是自己的事業達到某種程度的標誌罷了,而決不是一塊表明自己身價的標碼;有沒有這樣的標誌對事業無礙大局,因為他們的成就遲早會被社會所確認;如果以為有了名利,榮譽人生的目的就算達到,正在奮鬥的事業可以停止,那便是非常可悲的局面。獲得榮譽,不被名譽所陶醉,而是永不滿足地把精力投向新的攀登目標上,這正是許多科學家成名之後,不斷取得新成就,對人類作出新貢獻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說,“一個正常的頭腦是不會自滿的”。說的多好!你還會自我膨脹和自我滿足了嗎?

青年要過“金錢觀”,當下的人們對於金錢,那是越多越好。一切為金錢為中心!一切向錢看!錢這個東西好呀!官者想脩金屋,民者想少勞多得,父母誰掙的多是掌櫃,子女誰花的多為金貴。現在勞動者,錢多了多幹,錢少了少幹,沒錢了不幹。稍微多幹一點份外的活,就很不樂意,認為那是額外負擔;工作消極,紀律鬆懈,精神萎靡不振,有時就連按酬付勞也做不到,而是多取酬,少付勞;只取酬,不付勞坐吃社會主義;為了賺錢苦動腦筋,違法試試,可以,就放大膽的做;違紀試試,可以,就不要命的幹;喪盡天良的活著,索賄受賄的過著,坑蒙拐騙的走著,人格踐踏的玩著,雞鴨淫孽的渡著……(雞說著玩過多少鴨,鴨吹牛說,多少雞前仆後繼的倒在自己的身下。真是般配呀!現在正是雞鴨舞動的時代,瘟疫將在雞鴨身上上演,好好的玩。)作為正常人的你也是以上態度嗎?我想不會,如果是那你就不是正常人的腦子,一定是那渡了金的水腦子……

青年要過“愛情觀”,想必今天的青年早已嚐到了愛情的滋味,一個字“苦”。如不苦其能算得上愛情呢?不管怎麼樣,有志青年的擇偶也是要慎重考慮的。“擇偶需諧千秋業,愛有源頭情不竭。”我稱之為“千秋基石”!唯有以千秋業為基石的夫妻,才能把愛情,事業緊緊聯絡在一起。三國時蜀漢名相諸葛亮,不但是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智者,而且是一個氣宇軒昂,儀態瀟灑的俊男子。可是,他選取的夫人黃氏,竟是個其貌不揚的女流。在諸葛亮隱居的南陽不遠的沔陽,有位隱士叫黃承彥,也很有才學,他雖然多歲了,卻同多歲的諸葛亮討論天下大事,十分投機,成為忘年之交。黃承彥有個女兒據說長的五短身材,面色黑黃,還有幾顆明顯的小麻子,所以名叫阿醜,可是她自幼跟父親誦讀詩書,學問淵博,才智過人。她聽說諸葛亮是個稀世人才,諸葛亮也鍾愛黃阿醜有德有才,於是倆人便在隆中的茅屋成了親。阿醜不僅是諸葛亮溫順的妻子,更是諸葛亮料理軍政大事的好參謀。應該說,諸葛亮奠定三分天下大業,輔佐劉備漢中稱帝,其中還有黃阿醜的功勞!

馬克思的夫人燕妮,出身於普魯士名門顯貴之家,是特利爾城最美的姑娘,有好多王公貴族追求她,可她毅然把自己終生託付給了出身於普通律師家庭,本人又一無所有的馬克思。他們愛情的不竭源頭,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倆人結婚後,燕妮和馬克思顛沛流離,備受人間疾苦。馬克思曾窮到沒錢買麵包,沒錢買郵票,燕妮出門沒有象樣的外套,孩子死了買不起棺材的地步。但燕妮卻認為:“痛苦可以鍛鍊一個人,而愛則給我們以支援”。她始終以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的妻子而自豪。燕妮與馬克思高尚的,純潔的愛情,如同他們偉大的事業一樣永傳人間。

前些年大學裡流行這樣一首“Y歌”,把大學當成了情場,使大好時光在談情說愛中度過,歌曰:本人今年剛Twenty(歲),有幸進入University(大學),考試只能Sixyi(分),沒錢只管求Dady(爸爸),生活本來就Dry(枯燥),何必整天去Busy(忙碌),不如趕快找Lady(太太),將來生個胖Bady(小孩)不消說,聽聽前些年大學就開始“精神空虛了”這種寫照在當下大學裡演義成什麼水準了?

有志於成才的青年,也許你正在用心血催放愛情的花蕾,也許你正在用汗水培育愛情的果實,這都是美好人生的一部分。但你是否選定了終生愛人?你是否擺正了愛情和事業的關係?請認真,嚴肅的對待愛情和事業。

最後一觀“知識觀”,盧克修說的好,“心靈的黑暗必須知識來驅除”。知識是人才的養料,知識是人才的心靈伴侶,知識是人才的心燈,知識是人才的莊重,深刻。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掌握知識觸類精通,舉一反三。讓知識彙集,讓知識獲盛,讓知識夯發,讓知識躍起。博學是為了精用,多方面的攝取是為了一方面的突破。有幾分熱度,在知識面上放寬自松,在度上刻淺拋錨,在人才裡濫竽充數,在博學基礎上鑽空子,你是在耍你呢?還是在玩社會呢?

一定要向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愛因斯坦在回憶起自己的專業選擇過程時一段話對正在形成“知識觀”的朋友也許無不觸動:“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我覺得自己的處境象布里丹的驢子一樣,它不能決定究竟該吃那一捆乾草。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都能吞噬短暫的一生,……可是,在這個領域裡,我不久就學會了識別那種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談到建文知識觀,其最重要的是建字了,建是框架,文是充實。從小到大的建,從日積月累的文,知識就是星星燎原的焰火!

裝知識的碗就是神話中的寶碗,永遠裝不滿;拿知識的筆就是神話中的神筆,人人擁有卻最終只屬於少數人落筆!

讓知識在你腦中發芽,讓知識在你心裡開花,讓知識在你身上結果。

讓自己最終放光!同當下的青年一起認識自己,規劃自己,武裝自己,呈現自己!青年節快樂!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