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

[ 哲理故事 ]

有一天中午下班,阿智叫上老宋一起去外面吃飯。由於兩人的家離單位都較遠,中午都不回家,或者吃食堂、或者去外面的小飯店吃些便飯。“往西走不遠,有一家新開的美食廣場,多是各種小吃,咱們去那邊吧。”阿智提議。“聽你的,不過得我做東。”老宋接道。“別!既然是我先提議的,就應該我請客,宋公得給我一次面子。”阿智毫不讓步地表態。“那就依智君了,下次我請你,以示公平。”既然阿智說得這麼堅決,老宋也只好順水推舟地妥協了。於是,兩人來到美食廣場。老宋知道阿智平時有“瓷公雞”的雅號,輕易不肯掏錢請別人,所以就不想讓他太破費了,便說:“咱們吃點兒便宜的吧?能解飽就行。”老宋此語正中阿智下懷,於是,他倆點了兩份鍋貼、兩份土豆粉火鍋,熱熱乎乎還能吃得挺飽,花錢也不多。他倆取飯時,阿智問服務員要餐巾紙,服務員倒是痛快,拿了兩小沓餐巾紙分別遞給阿智和老宋。阿智全接過來了,而老宋只抽了一張,並對服務員說:“一張足矣。”吃飯時,阿智不解地問老宋:“服務員給的那些餐巾紙你怎麼不全要了?”“餐巾紙就是飯後用來擦一下嘴上、手上粘的汙物,一張就夠用了,何必要那麼多?”老宋輕描淡寫地反問道。“不可思議,又不是你強要的,是人家白給你的,不要白不要!”阿智還是有些放不下此事,又補了一句。“正因為是在白給的情況下,才更能考驗人的定力。”誰知老宋竟然冒出這句頗有些哲理的話來,弄得阿智一時不知如何答話。不過,老宋也沒有過多地解釋,就把話題岔開了。事後的幾天裡,阿智反覆琢磨老宋的那句話“正因為是在白給的情況下,才更能考驗人的定力。”後來,他漸漸地想明白了。老宋說的所謂“定力”,實際上就是自我剋制的能力。由於人的貪念是與生俱來的,其實是一種生物本能,若是得不到剋制而肆意氾濫,就會成為萬惡之源:小則貪圖小利及至雞鳴狗盜;大則魚肉鄉里最終禍國殃民。古代先哲之所以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把修身做為基礎,而修身的基礎便是明辨事理、戒除貪念。那天去美食廣場吃飯,老宋僅僅抽取了服務員給的一沓餐巾紙中的一張,而且說一張足矣。此件事情雖小,但是可以由小看大,顯露出老宋已經修煉得沒有了絲毫的貪念。此件事情,若是放在當年——那個盛行大公無私的毛澤東時代,倒也不足為奇;而在物慾橫流的現今,卻著實是難能可貴的呀!“俺與其相比,真是自慚形穢呀!”阿智由衷地嘆道,接著他又想:“有道是三人行必有吾師,常跟老宋這樣的君子在一起,定能近朱者赤。”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騙子與仙草
下一篇: 學會分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