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飛來石

[ 民間故事 ]

靈渠開鑿工程的主持人是秦代的監祿,又稱史祿。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繼續打擊奴隸主殘餘勢力,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行郡縣制度。當時,全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分成若干縣。郡設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掌管全郡政務。郡守以下設有郡尉,以輔佐郡守,並負責一郡的軍事,又設有監御史負責監察。秦始皇“使監祿鑿渠運糧”,就是任命那個名叫祿的監御史負責開鑿靈渠。古代有以官職為姓的習慣,因此,那個名叫祿的監御史就被稱為監祿或史祿。《史記》和《漢書》都稱之為監祿,大概在唐代才使用史祿這個稱呼。此後,監祿與史祿的名稱雖然同時使用,但史籍中稱史祿的更多一些。

靈渠岸畔,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

當史祿主持鑿渠時,有張、劉、李三個著名石匠,是鑿石建堤的能手,也是從事鑿渠的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靈渠堤岸千萬塊石頭,是他們鑿的,也是他們砌的。

當時,有一隻豬婆精出來作怪,堤岸剛修好,它就來拱倒。

三個石匠對豬婆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拱倒一次,重建一次,不斷拱倒,不斷重建。

他們不畏困難的頑強鬥志終於感動了“神仙”。

一天夜裡,風雨大作,從四川峨眉山飛來一塊大石,將豬婆精鎮壓住,堤就修好了。

三個石匠死後,合葬在靈渠岸邊,日夜守護著渠堤。他們被尊稱為“三將軍”。

“三將軍”墓至今猶存,“飛來石”還留在秦堤之上。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獾精
下一篇: 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