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莫如深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魯莊公偏愛他的妃子孟任,因此一心想讓孟任生的兒子般(或寫作“班”)繼承為國君。可是,莊公不但有幾個妻子所生的兒子,而且還有三個兄弟,繼承君位的問題,因此不好決定。直到他病重的時候,才不得不提出。莊公故意先問老三——他弟弟叔牙:誰繼承國君最合適?叔牙說:慶父(莊公之兄)有才能,可以勝任。莊公因叔牙的回答不合他的心意,便又問老四季友。季友說:願意不惜犧牲生命來扶持般繼任國君。莊公表示同意。

莊公死後,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便扶持般繼任為國君。慶父不服,和莊公的夫人哀姜合謀,派人把般殺了,另立開為國君,即魯湣公。(開的母親叔姜,是哀姜的妹妹、莊公的另一妃子)。季友只得到陳國去暫時躲避。

一年多以後,慶父認為時機成熟了,便又殺死湣公(開),準備自己當國君。這時,人們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認為他太殘暴了,紛紛反對。躲在陳國的季友,乘機號召魯國人起來處死慶父。慶父嚇得逃奔齊國。(參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以上這段歷史,孔子把它記入了《春秋》。他寫道:“子般卒,公子慶父如齊。”“卒”就是去世。“如齊”,就是“往齊國去”;“如”,作“往”字解。孔子在《春秋》中為什麼不說慶父“殺”國君,“逃奔”齊國,而輕描淡寫地只說他“如”齊呢?

《春秋穀梁傳》說:“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這明明是‘逃奔’,卻說‘如’,為什麼?因為作者對事實真相諱莫如深。)”

“諱莫如深”後來就成為一句成語。諱,隱瞞,有顧忌而不說。這句成語形容忌諱極深,把事實真相瞞得嚴嚴的,唯恐被人們知道。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喙長三尺
下一篇: 回祿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