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語

[ 成語故事 ]

“花言”和“巧語”,意思相同,都是形容漂亮動聽而無真實內容的騙人的話。在《詩經》和《論語》等古書中,都說作“巧言”。

《詩經·小雅》部分的《巧言》篇,有兩句詩道:“巧言如簧,顏之厚矣(花言巧語象吹笙,臉厚不怕難為情)。”

《論語·學而》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就是好;令,就是善。這句話的大意是:說話裝作很好聽,臉色裝作很和善,其實很少有好心。

《朱子語類》記錄宋代儒學家朱熹對於“巧言”一語的解釋道:“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

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在他的名作《西廂記》中,更直接用了“花言巧語”這句話。那是這樣一折戲:

張生愛慕鶯鶯,寫了一封情書託鶯鶯的丫環紅娘,悄悄帶給鶯鶯。鶯鶯心中也愛慕張生,但是老夫人(鶯鶯的母親)不許他們相愛,只准他們以兄妹之禮相待。因此鶯鶯看了書信不敢表露喜色,卻故意凌發怒,說道:“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帖來戲弄我!”還罵了紅娘幾句,當即寫了回信,叫紅娘立刻送回去,並且說:“著他下次休是這般!”其實,回信中寫的卻是密約張生夜間在月下相會。鶯鶯的這番做作,早被聰明伶俐的紅娘識破,心裡暗覺好笑。當好替鶯鶯送回信約張生去的時候,便調皮地唱道:

你用心兒撥雨撩雲,我好意兒傳書寄簡;不肯搜自己狂為,則待要覓別人破綻;受艾焙權時忍這番,暢好是奸!

——“張生是兄妹之禮,焉敢如此!”

對人面前巧語花言,

——沒人處便想張生,

背地裡愁眉流眼。

這裡的“巧語花言”,也就是“花言巧語”,與“甜言蜜語”的意思相仿。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劃粥割齏
下一篇: 花朝月夕